一、挺進魯南
八路軍115師是由紅軍主力改編的一支英勇善戰的部隊。抗戰開始后,即奉命東渡黃河,開赴晉北抗日前線,取得了平型關大捷等一系列對日作戰的輝煌勝利,創建了晉察冀和晉西南抗日根據地。
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電示,八路軍總部于1938年12月2日命令115師師部率343旅進軍山東,與八路軍山東縱隊并肩戰斗,鞏固和擴大山東抗日根據地。12月27日,115師343旅685團奉命改稱蘇魯豫支隊,率先進入蘇魯交界的湖西地區,在當地黨組織和義勇隊第三部隊的配合下,迅速打開了湖西抗戰的新局面,創建了橫跨隴海鐵路、包括20余縣的蘇魯豫邊區抗日根據地。同時,蘇魯豫支隊在整編義勇隊第二部隊之后,力量迅速壯大,由初來時的1700余人擴大到近萬人,成為堅持蘇魯豫邊區抗戰的中堅力量。次年3月2日,115師代理師長陳光、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羅榮桓率師部、直屬隊和343旅686團(代號為115師東進支隊)抵達魯西鄆城,連續取得樊壩殲滅戰、陸房突圍戰、梁山伏擊戰等重大戰斗的勝利,迅速打開了津浦路以西、黃河以南的運(河)西和泰(安)西抗戰的新局面。
1939年4月,國民黨蘇魯戰區總司令于學忠率東北軍第51軍、第57軍約2萬人,受蔣介石之命,由皖北進入魯中、魯南,駐扎于沂(山)魯(山)、莒(縣)日(照)、臨(沂)費(縣)等重要山區。沈鴻烈立即拉攏于學忠,作出了一個“防區劃分”的決定。把山東縱隊的防區劃地泰山、徂徠山以南,津浦路以東,滕縣以北,石萊(新泰縣西南角)以西的狹小山地,并規定:山東縱隊“除膠東、魯西各支隊仍在現活動地區以外,其魯南及膠濟路北各支隊應向前定地區集結,限5月15日以前到達”。顯然,沈鴻烈搞這個決定是一個詭計,是企圖依靠東北軍的力量來限制八路軍的發展,并且以挑撥八路軍和東北軍的關系,如果沈鴻烈陰謀得逞,八路軍在魯南的處境勢必更加困難。
為支援魯南地區的人民抗日武裝,創建擴大魯南抗日根據地,早在1939年春,115師還在泰西地區時,就積極調整部署,準備向津浦路東的魯南發展。4月26日,羅榮桓在泰西古城召開的干部會議上,分析了魯南的基本情況和今后的形勢,明確提出115師進軍魯南的任務。陸房突圍之后的5月下旬,115師司令部參謀處長王秉璋、師政治部副主任黃勵率領司政機關、直屬隊及冀魯邊七團首先進入魯南的費縣西北地區。
6月,日軍2萬人“掃蕩”魯中。6月21日,毛澤東致電八路軍總部,指出:在日軍“掃蕩”后,魯南(此處指大魯南,包括魯中地區)局面混亂,省府秦部及東北軍損失很大,我應趁此機會將115師師部及686團和蕭華(縱
隊)一部開赴魯南,以鞏固魯南根據地,并應下放縣長、區長,及在可能條件下下放專員,以爭取政權。
8月1日,新成立的八路軍第一縱隊又致電115師,要求將第686團調往魯南。于是686團立即由魯西出發,過南陽湖,首先進入鄒(縣)滕(縣)邊界,9月初進入抱犢崮山區。8月上旬,由王秉璋、黃勵率領的師部機關、直屬隊由費縣南下,于9月1日到達大爐。陳光、羅榮桓率領少數參謀人員和兩個連隊仍留在泰西。
9月4日,八路軍總部致電115師,指出:肥城山區甚小,我主力應轉移到泗(水)費(縣)臨(沂)地區;蕭華活動之冀魯邊地區糧食困難,敵之封鎖嚴密,應以一部轉入魯西。此時,第686團和師部已到達魯南,需要轉移的就是陳光、羅榮桓和他們的隨行人員了。
10月26日,羅榮桓趕到大爐與準備赴延安學習的山東分局書記郭洪濤和山東縱隊指揮張經武會合后,一起率一支警衛部隊星夜奔赴湖西,處理湖西“肅托”事件。處理結束后,羅榮桓將原蘇魯豫支隊第四、五大隊加以整編,令梁興初率領,隨他東渡微山湖,開赴魯南。
12月間,羅榮桓返回大爐,陳光也由魯西來到大爐。至此,115師首長、機關、隨營學校、686團及特務團都進入魯南腹地抱犢崮地區。
大爐位于抱犢崮山區。所謂“崮”指的是四周陡峭而頂部平坦的山頭。在膠濟路以南的大片山區,據說有72崮,抱犢崮為其中之一。嶧縣、臨沂、費縣、滕縣之間的魯南山區,又稱抱犢崮山區。當第115師進入這一山區時,除了大爐、車輞一帶為人民武裝19團掌握和徐莊、大安、高橋、辛莊、馬莊、黑峪等為萬毅團駐防外,其他絕大部分村寨都控制在地主武裝手中。他們的人數少則三十五十,多則成百上千,都接受了國民黨政府的委任狀,有的又明里暗里同敵偽勾結。第115師進入抱犢崮后,除少數開明地主外,他們或因不了解八路軍而心存疑慮,或因立場反動而采取敵視態度,大都關閉寨門,不讓八路軍進村,不讓老百姓同八路軍來往。
八路軍115師挺進魯南后,羅榮桓政委總結了魯南在抗日戰爭初期國共兩黨聯合建立抗日根據地的計劃失敗的教訓,提出了由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抗日武裝聯合友軍共同抗日的前提下,共產黨必須創建自己的根據地的要求,強調在與國民黨統一戰線中,必須堅持獨立自主地發展共產黨的組織、人民抗日武裝和抗日民主政權的方針。同時羅榮桓還提出:“以抱犢崮為中心,向北向西北連接大塊山區,向南向東南發展大塊平原”的戰略構想,決定向南控制郯(城)馬(頭)平原,打通與華中區新四軍的聯系;向西與湖西區連接在一起;向北與魯中區打通聯系,并東進向濱海地區發展。
為實現這一戰略構想,115師主力部隊在當地黨組織、人民武裝的配合下,正確運用對敵斗爭的方針,團結爭取友軍和廣大愛國民主人士,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戰略行動,給敵偽軍以沉重的打擊,并孤立打擊了國民黨反共頑固勢力,終于在敵、偽、頑、友、我各種矛盾云譎波詭的復雜形勢下,開創了魯南抱犢崮山區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