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午夜精品在线_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网站_国产1区2区3区精品美女_邪态动恶图27期gif

 當前位置: 首頁 - 研究成果 - 專題研究

 
劉玉琴口述歷史:女子掘進隊 為了祖國多采煤
 

  

【訪談背景】

棗莊建市之初,依靠豐富的煤炭資源,大力發展工業經濟。在那艱苦創業的年代,許許多多的產業工人埋頭苦干、只講奉獻。20世紀70年代,棗莊煤礦有一支女子掘進隊,她們懷抱“婦女要頂半邊天、定叫礦山紅艷艷”的熱情,紛紛離開原來的崗位,志愿奔赴井下生產第一線。女子掘進隊1975年12月成立,1979年2月解散,從成立時的32人到最多時的100多人,在深達數百米的地下,把靚麗的青春獻給了祖國的煤炭事業,無怨無悔。女子掘進隊當年開采的巷道長達萬米,這是一條通往開采區的通道,更是一條伴隨著我們城市走向富強的創業之路。

棗礦女子掘進隊首任隊長劉玉琴

【人物介紹】

劉玉琴,曾用名劉玉芹。1954年出生幾個月后,就在襁褓中隨父母來到棗莊煤礦。1975年11月21日,劉玉琴、華守勤、金殿云、王敏、徐培霞、張得新、高偉華向全礦青年女工發出成立女子掘進隊的倡議,劉玉琴為首任隊長。1977年參加全國工業學大慶會議。其后,劉玉琴任職棗莊礦務局團委、紀委,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煤炭戰線勞動模范等榮譽。2003年退休,時為棗礦集團工會副主席。

 

在國家需要多采煤的時候

成立女子掘進隊,促進生產

劉玉琴獲獎時的留影

【口述內容】

劉玉琴:1970年12月份,在棗莊煤礦參加工作,當年我16歲。一開始干運轉工,后來搞煤質化驗。我們這一代都是毛澤東時代的青年,唱《高舉革命大旗》紅歌,一心追求上進。

進廠的第一年,我就遞交了入團申請書,加入了共青團,并擔任了廠團支部副書記。我們的集體宿舍就在礦上,就以集體宿舍為陣地,組織團員青年學習,讀毛主席著作,讀《共產黨宣言》,還有列寧的《國家與革命》。

礦上到1974年左右,搞派性斗爭,停工停產,我們廠里的團員青年堅持去上班,并且還巡邏護廠,堅持理論學習。當時,省委和市委派了工作組幫助礦上恢復生產,對我們這個理論學習小組很重視,于是就在國家召開會議(指1975年11月召開的全國煤礦采掘隊長會議)的時候,點名讓洗煤廠理論學習小組去一名代表。我當時是理論學習小組的組長,所以就讓我參加了。去北京開會,帶隊的是我們礦上當時的黨委書記魏建興同志,其他都是第一線的采掘區隊長,大概是8名,我記不太清楚,他們都是男同志,就我一個女同志參加會議。

當時的煤炭部部長徐今強在大會作報告說,把全國煤礦的基層同志請到北京開這樣的會,體現了毛主席、黨中央和國務院對煤炭職工的關懷和重視,也說明了煤炭生產的重要。當時國家需要煤,國民經濟要大干快上,需要煤炭先行官,所以當時提出的口號就是:國家需要煤,我們怎么辦?最后會議的落腳點還是落實生產任務。在會議落實任務時,分派不下去,大家很著急,我也很著急,突然有一種想法,就是我能不能把女同志組織起來到第一線去,直接參加煤炭生產,直接做貢獻,于是就有了成立女子掘進隊、到井下第一線的想法。在(北京)小組討論會議上我一提出這個想法,就得到了與會局、礦黨委領導的支持。

(回棗莊后)在礦上團干部開會的時候,我提出了我的想法,立即得到了礦團委和團干部的支持。華守勤,就是我們后來女子掘進隊的副隊長,當時是東井機電廠車間和團支部書記,她很起勁,會散了以后也沒走。還有機關團支部書記王敏,她也沒走,我們就一起商量了,要成立女子隊,就向全礦女青年倡議,因為我們礦很大,有8000多名職工,女職工也有很多,分布在全礦各個輔助單位。后來又有洗煤廠的徐培霞、高偉華、張得新、金殿云四位女工簽名,向全礦發出了成立女子掘進隊的倡議書。

我那天翻了一下,找到當時我們發的《倡議書》、礦黨委以急件的形式轉發的文件,以及成立“女子掘進隊”的通知。礦黨委比我們的認識更深刻,因為當時礦上是處于停工半停產狀態,成立女子掘進隊,不僅是成立一支簡單的隊伍,而且對恢復生產促進大干快上,促進廣大職工積極生產也是很有意義的。

當年的《倡議書》

【歷史現場】

就在劉玉琴她們發出倡議書的當日,中共棗莊煤礦委員會以“加急文件”的方式表揚了這一做法。文件記載:礦黨委認為,劉玉芹、華守勤等七名同志的《倡議》很好,是一個大膽的革命行動,為全礦廣大婦女同志做出了榜樣。現將《倡議書》轉發給你們,要求各總支、支部、各單位都要組織職工認真學習討論七名女同志的《倡議書》,支持她們的革命行動,向七名女同志學習,堅決貫徹落實全國煤礦采掘隊長會議精神,學紅旗,見行動,爭做特別能戰斗的隊和特別能戰斗的戰士。

 

在井下打眼放炮、淋著水打風鉆

上頂后,吃著飯就要睡著

前排左起:女子掘進隊第二任隊長楊玉華,黨支部副書記華守勤。后排左起:女子掘進隊副隊長徐培霞,女子掘進隊隊長劉玉琴,女子掘進隊副隊長劉玲玲。


 

【口述內容】

劉玉琴:第一批自愿報名的有32人,有學校的老師,如劉玲玲、張秀英,有醫院的醫生,也有其他機關科室的人員,有食堂、機電車間的,還有修配廠的。當時礦黨委有一道命令:只要是個人自愿下井報名的,各單位一律開綠燈,不準扣住不放。所以這樣32人都是自愿報名的。12月4號礦上專門為女子掘進隊開了大會,成立大會,給我們授旗,“女子掘進隊”的隊旗交給我,當時我任隊長,還有4個副隊長。

礦上為我們配備了顧問小組,聘請了退休的老區長——掘進二區的李區長為我們當顧問。還有一個老工人馬師傅,還有一個技術員。下邊三班都有顧問師傅,1個班有5個,教我們這些女隊員怎么做。在地面上簡單培訓了兩天,就開始了試生產。我們一開始是打運輸巷道,寬2米8到3米2,高是2米2,就是雙軌,是兩個電軌電車能夠跑下來的運輸巷道。

一開始,我們打風鉆都掌握不了。風鉆是日式的,大概有五六十斤的樣子,你風送大了,它就頂起來,鉆不進去,有時候還好斷釬子。風送小了,它抬不起來,它光轉圈也不進,打不進去。折騰得我們一身汗,一個班下來,光打風鉆就哆嗦得全身像散架一樣。

還有放炮,這個手捂著耳朵那個手去放炮,有時候還是遲遲不敢下手擰那個開關,因為放炮很響。迎頭有半煤巖,下面是巖石,上面是煤炭,上面至少要打10個炮眼,下面也要有10多個、20多個炮眼,一般是裝兩至三包炮藥進去,那是很響的。有時候你離得近,震得心都痛。再一個就是放完炮以后,特別是我們這些跟班隊長、班組長,冒著沒有散盡的炮煙馬上要把風筒接到迎頭上,把炮煙吹出來,然后大家再進去干活。

掘進作業是一環扣一環,打完眼以后馬上就要裝炸藥,裝完炸藥以后就要放炮,放完炮以后就要進行扒裝。大家在干中學,學中練,打眼的隊員能很熟練地掌握送風打眼,放炮也比較從容了。慢慢的,開扒裝機的也能熟練、順利地裝上一車矸石了。所以我們基本上就算熟練地掌握了掘進的這一套工序,第一個月我們就超額150%完成了試生產任務。

后來,我們就逐步地月月完成生產任務,還向著全國的上綱要的水平逐步地邁進。因為國家規定“一二三”是上綱要的水平,一就是全巖單頭月進100米;二就是半煤巖單頭月進200米;三就是全煤單頭月進300米。這就是對掘進隊的要求,全國統一的,男職工女職工都一樣。我們礦上是5個掘進隊,大概有9個采煤區。掘進隊是為采煤服務的,要把巷道打出來,然后交給采煤面。

我們和其他的男隊是一樣的,我們當時是在“八一八”采區打掘進。礦比較老,有百年的開采歷史,離井口很遠,大概有十幾里路,我們坐電車單程就要跑40分鐘,然后來回。因為我們掘進下井就要換衣服,從換衣服去食堂吃飯、到換工作服領礦燈,然后再下井,再到工作面,這些輔助時間要一個多小時,來回得三個多小時。再加上8小時的工作制,再洗完澡再去食堂的話,大概要十二三個小時。所以那個時間很長,勞動強度也很大。一開始隊員們都不適應,都是很累的。疲勞得上井以后一句話都不想說,有時候吃著飯就要睡著了。但是大家都有一股勁,要為新時代的女職工爭氣,為毛主席爭光,因為毛主席當時是說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

獎章、證書是對“女子掘進隊”集體的表揚

【歷史現場】

當時我們掘進的巷道沒有什么支護,都是石灰巖頂板。有時候有斷層,就需要用木柱把它頂起來,用板皮架上,免得矸石落下來。但有時放炮裝藥裝多了,扶棚一下子就轟倒了,光復棚就要耽誤時間、影響進度。有時巷道還會有淋水,叫頂板水,如果迎頭作業打風鉆,水就會一直淋在頭上,比下雨還要緊。工作服就濕透了,膠靴里面都有水。

 

青春充滿汗味,雙手磨滿老繭

黨員干部帶頭,白天開會,晚上下井

1977年,楊玉華(右一)、徐培霞(右二)、劉玉琴(右三)合影

【口述內容】

劉玉琴:女子掘進隊第一批黨員發展以后,就單獨成立了一個黨支部,作為礦上的一個區隊,這樣我改任支部書記,楊玉華任第二任隊長。華守勤,我們隊里年齡最大的老大姐,她是黨支部副書記,主要做思想工作,這樣我們領導班子也加強了。這些隊長、副隊長都帶頭下井,我們給自己有一個要求,只要是在礦上,每個月必須下夠20個井。白天開會,晚上下井,基本上是家常便飯。

再一個就是加強學習。我們成立了學習小組,學習毛選4卷,1977年毛選5卷發行以后學習5卷。文化程度低的隊員還學文化,還成立了民兵連,去打靶,像田秀艷和盧秀蘭兩個人打得很好。業余時間、逢年過節,開展一些文體活動,像馬廣云、田華在籃球場上就很活躍。生產上,大家更是積極、上進,每個班都是摽著膀子干。1977年我們搞了一次會戰,那天我翻了一下材料,看了一下,我們隊長楊玉華一馬當先,跟班生產,隊員身上有多少汗,隊長身上就有多少汗。工作服除了這個邊可能還有點干,其他都是濕的,三天不洗工作服,汗味就很大,我們都說這是充滿汗味的青春。為洗澡方便,頭發就扎成一個小刷把。大家還有一句豪邁的誓言,就是“寧愿汗水漂起船,不讓祖國缺煤炭”,大家用實際行動來實現自己的誓言。

我這里有一個記錄,就1977年上半年,我們放棄工休的達到了347人次,帶病帶傷工作的就是303人次,打連班的就173人次,加班延點就324人次。那時候沒有獎金,你就再加班、再延點,干得再多也沒有獎金。只要完成任務了,就是你的基本工資,所以那時候大家也都不講報酬,所以在下邊就是拼命大干,也沒有人強迫,都是自覺自愿的。一搞會戰,大家一看誰的飯袋子又帶了一大包就知道她可能又不走了,又要打連班了,隊長都不同意。像田秀艷、徐德花她們好加班延點,秀艷后來是副隊長,她也挺能干的,每天下來都是汗水,加上頂板水,工作服全被澆透。我們也注意保護這些骨干隊員的積極性,有時候要督促她們上井休息。

下井的第一天,我就沒上井,一氣在下面干了三個班。第一個班是夜班,第二個班是早班,第三個班是中班。我們那些隊長一看我沒有上,她們也都不上。這樣我們老顧問李區長一看就急了,找到我說:玉琴你不能這樣,你們不是干一茬就走的,你們要長期在這里,掘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

一開始大家都沒有休息,都是干滿點。女同志,因為她有生理周期,后來在華守勤副書記的提議之下,一個月有三天的工假,就是不下井,在地面上幫助工區工作,領材料打零活,幫助其他隊員辦點事兒。但是一到搞會戰的時候,大家工假也不休息了。

1979年6月,孫道斌、劉玉琴夫婦在天津

【歷史現場】

煤車之間用掛鉤連接,按規定,掛鉤時不得兩手同時去掛,否則頭就會自然地伸進煤車中間,頭上戴的礦燈就會被遮擋。加上巷道昏暗,滿載的煤車沖擊力很強,弄不好就會把人夾傷。有一次,劉玉琴在掛鉤時,不由自主地雙手向前,頭被煤車夾住。結果,膠殼帽擠裂了,耳朵給擠傷了。雖然頭很痛,劉玉琴也沒吱聲,還堅持干了一個班。在女子掘進隊,像這樣碰破手、壓了腳的事,大家都不放在心上,只要骨頭沒事,照樣帶著傷繼續下井,干勁十足。

 

為國家分憂,為企業解難

井下拼搏,為礦山留下了一條萬米巷道

1987年,劉玉琴在青島

【口述內容】

劉玉琴:女子掘進隊開始是“38作業制”,3個班,一個班干8個小時。記得在建隊第3個月、第4個月的樣子,就跨上了200米的水平,以后逐步向上攀升,創過400米。后來采用“46作業制”,6個小時一班“大循環”,合理安排人員,闖過了613米,達到最好水平。

從女子掘進隊成立一直到撤銷,我們是年年月月完成生產任務,質量達到一級品,做到了安全生產,高效低耗,這樣年年也被礦、局、市里和省里授予“特別能戰斗的隊伍”光榮稱號。我個人也被礦、局還有山東省授予勞動模范、勞動英雄的光榮稱號,1977年在工業學大慶會上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1977年的四至五月,全國工業學大慶會議,我是代表我們女子掘進隊參加的。會議分兩個階段召開,第一階段是在大慶,參觀王鐵人工作過的鉆機平臺。大慶提出來的口號就是先治坡后治窩,先生產后生活。王鐵人提出“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透露出一股拼命干革命的那種精神。第二階段是在北京召開。五一節的時候,會議一個是請勞動模范在工人文化宮看節目,然后又在北京飯店招待些勞模,我們棗莊就我去了。參加這個活動回來后,我很激動:國家領導這么關心我們怎么辦?也只有一個字就是干,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學習鐵人落實到行動上,拼命大干。

當時也有口號,是“有命不革命,要命有啥用”。那時也很年輕,頭疼腦熱的都不算病,大家就說換上工作服,就像穿上神仙衣一樣,在地面這里疼、那里痛,換上工作服,精神頭就來了。下去說話也是大嗓門,干活都是一溜小跑,推起礦車來也是跑的。記得一次去礦上開會,有一個男的采煤掘進隊的李師傅,他也是支部書記,他說你到下面干活?我說干不干活,你看我的手。我伸出手給他一看,和他的手差不多,都是厚厚的一層繭子。他就說,不能光看你們那么弱,要看你們的手。

到了1979年,各項規章制度逐步建立健全,礦上一切都走向了正規,女同胞下井就不符合有關規定了。女子掘進隊解散,當時我已調離女子掘進隊,沒有參與,但是我聽說大家沒有講價錢的。

棗莊礦是一個老礦,它資源枯竭,戰線逐步地在縮小,所以要減員、減人提效,下崗分流,這些問題都擺在面前。我們女子隊的姐妹們也經歷了下崗分流、內退,還有再就業這種經歷,大家都能夠自覺地把困難留給自己,服從分配,經歷考驗。我們女子掘進隊的副隊長田秀艷,她是比較典型的,她因為在我們女子隊表現得比較突出,后來女子隊解散以后,她是分到了礦工會做出納,后來減人,她下崗了。田秀艷家有兩個孩子,家庭也比較困難,她自己賣牛奶,搞了一個小桌子。那個時候我在工會工作,也到那里去看過她。我們女子掘進隊其他姐妹,像華大姐,還有高偉華,還有一些姐妹,下班以后就到她攤上去買牛奶、幫她看攤,也是支持她。后來,田秀艷被礦上樹為再就業標兵。

我是初中畢業,隨著形勢的發展,就進行文化補習,后來脫產上了兩年大專,這都是在局團委這個工作的時間學的。1987年學習畢業回來,年齡也大了,33歲了,轉行轉到礦務局紀委。1993年,我到了礦區工會,擔任礦區工會副主席,女職工委員會主任。

1997年到2000年,礦上比較困難,效益下滑,煤炭賣不出去,煤價也上不去,連電費都交不起,一弄就給我們拉閘了,我們機關的孩子都在路燈下做作業,生活比較困難,有時工資都發不出來。當時局里的政策是這樣的:來錢以后先滿足生產第一線的職工發工資,然后是輔助生產工人發工資,最后是機關。我們機關是一人每個月300塊錢,最困難的一年是發了8個月,所以那時候比較困難。

我最欣賞航天英雄楊利偉說的這樣幾句話,“有一種生活,你沒有經歷過,就不知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你沒體會過,就不知其中的快樂;有一種快樂,你沒擁有過,就不知其中的真諦”。我覺得,這好像也是我們女子掘進隊的真實寫照。我想對我們女子掘進隊的姐妹們說,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姐妹們義無反顧、自覺自愿地到井下去,為國家分憂,為企業解難,用自己孱弱的身軀在百米井下拼搏掘進,用灑滿青春的汗水為礦山留下了一條萬米巷道。我非常感謝女子掘進隊的姐妹們,感謝她們對我本人的幫助和支持。

我還想說,我們共同經歷了女子掘進隊那段特殊的歷史時期,經受住了考驗,為祖國的煤炭事業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我們無怨無悔。生命中有了女子掘進隊的歷史,一輩子也不后悔。我還想對姐妹們說,現在我們老了,還應該保持那么一種勁頭,那么一種精神,辦好自己的事情,在照顧好自己的同時,也要力所能及地為家庭為社會做一些事情。最后祝愿女子掘進隊的姐妹們一切都越來越好。

劉玉琴和老伴孫道斌至今仍然珍藏著“山東煤炭工業戰線勞動英雄”表彰海報

【歷史現場】

為本項目采集,劉玉琴和老伴孫道斌找出了女子掘進隊當年成立的倡議書、棗礦黨委下發的有關文件。在放置老照片相框背后,他們意外地發現了一張當年印制的對開海報,上面刊登著“山東煤炭工業戰線勞動英雄”個人照片,還有59名“山東煤炭工業戰線勞動模范”的兩張合影。面對鏡頭,這些當年為祖國采煤事業而揮灑汗水、奉獻青春的煤礦工人,肩膀上披著綬帶,胸前佩著獎章,每一朵笑容都是那么燦爛,那么自豪。

 

采集時間:2021年9月6日

采集地點:棗莊市薛城區長江路東山花園小區

采集人:中共棗莊市委黨史研究院

 




研究成果
棗莊黨史
棗莊史志
電話:0632-8685016
地址:山東省棗莊市光明大道262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632) 8685016
E-mail:zaozhuang@dfz.cn
備案證編號:魯ICP備14011134號
備案信息查詢:https://beian.miit.gov.cn/#/Integrated/index
微信公眾號
Copyright@2022 版權所有: 棗莊黨史史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