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午夜精品在线_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网站_国产1区2区3区精品美女_邪态动恶图27期gif

 當前位置: 首頁 - 研究成果 - 專題研究

 
孫學剛口述歷史:拼著命也要招商 棗莊未來可期
 

  


 

【人物介紹】

孫學剛,1950年生,中共黨員,棗莊市薛城區人。1970年參加工作,曾任棗莊市陶瓷一廠副廠長,棗莊市釀酒廠廠長、黨委書記,嶧城區委副書記,山亭區委副書記、區長,山亭區委書記,棗莊市政協黨組成員、市委統戰部部長,棗莊市委黨校黨委書記、常務副校長。先后獲“山東省優秀管理者”“棗莊市勞動模范”“山東省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1991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訪談背景】

29歲擔任陶瓷廠副廠長,33歲擔任酒廠廠長,孫學剛的骨子里沉淀著深厚的工業情結。后來,他的工作變動,無論是在山亭區,還是在棗莊市,那份從實際出發、想方設法做強工業的初心從沒有改變。孫學剛口述歷史,采用倒敘的方式,讓我們在歲月流轉之際,看到了一批批創業者辛勞的背影,甚至犧牲。“工業強市、產業興市”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唯有實干才能夢想成真。

 

為招商日夜奔波,不幸遭遇車禍

發展的道路從來不平坦

【口述內容】

孫學剛:1995年,我調任棗莊市山亭區工作,歷任區長、區委書記。在山亭工作的前三年,我通過走訪、調研,對區情、民情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山亭區山地面積較大,工業基礎非常薄弱。擺在我們面前首要的問題,就是如何盡快發展山區經濟。

我同區長商量制定了一個基本方針:在充分認識區情基礎上,通過發展農業,增加農民的收入;借助工業強區,壯大山區經濟。具體計劃:其一,我們下決心對區屬國有企業進行資產配置;其二,增加招商引資力度,促進外來投資。只有引進了資金,引進了技術,一個地區才能更好更快地發展。

1996年7月24日,我偕同山亭區王副區長和市工商銀行王副行長一行四人,前往北京向國家經貿委匯報工作。當時,我們正在與北新集團洽談一個大的招商項目。國家有關部委同志告訴我們,該項目需經山東省申報。我們立即聯系,省經貿委領導正在青島開會。7月25日,我們又急忙駕車從北京前往青島。深夜十點,終于找到機會進行匯報。為盡快把項目落地,我們一邊等待領導研究,一邊再去北京準備提交材料。于是,7月26日凌晨4點,我們就起床,4:30動身上了高速公路。

沒想到,在高速公路高密段,小車不幸撞擊到高速公路隔離帶。我坐在駕駛員的后面,在一瞬間被甩了出去。等我好不容易爬起來,才發現自己滿身鮮血。再看看,車身損壞嚴重,老式擋風玻璃破碎,駕駛員王軍的頭部被砸穿了一個小窟窿。坐在副駕駛位置的王副區長,好在系了保險帶,幸運地留在車里,但人也差點被保險帶勒得窒息,他的一根大拇指骨折。但是,坐在我旁邊的王副行長不見了,怎么找也沒有找到。

我們沒辦法,只得先互相攙扶著,在高密段下了高速公路,住進了服務區。服務區的工作人員一看我們受傷那么嚴重,就近為我們安排了手術。檢查中,發現我肋骨有一根骨折,胳膊上撕裂了一個口子,縫了8針。隨后,他們派人去尋找王副行長,一無所獲。最后在高速公路下面的山溝里找到他的時候,只有殘缺的軀體,不見頭顱。事后推測,王副行長在被甩出車外的時候,腦袋撞擊嚴重,粉碎了。非常慘烈。

這次事故,造成了一死三傷、車毀人亡的悲劇。現在想一想,我仍覺得非常后怕,生與死就那么一瞬間的事情,來不及做任何的反應。第二天,我們轉移到棗莊市立醫院繼續進行治療。組織上妥善處理了王副行長的身后事,把他尚未就業的孩子安排進工行系統工作。盡管這樣,犧牲了一位優秀的縣級干部,對于我們確實是一場巨大的損失。現在我們時常回想起來,很是難過。

得知消息后,北新集團董事長宋志平和總經理李宜民一起趕到棗莊看望我們、進行慰問,并明確表態,同我們山亭區進行合作。他們說“我們原計劃想讓你們出30%的股份額,現在你們不需要拿了,由我們北新集團全額出資,在你們山亭區進行投資建設,后面的項目也無需你們出錢。我們在你們這里投資,吸納你們山亭的勞動力,稅金交給你們山亭,幫助你們山亭進行建設。你們的精神確實太令我們感動了,我們應該向你們學習”。北新集團在山亭投資的項目正式運營后,給山亭區上繳了巨額的稅收,成為山亭區支柱性產業。

【歷史現場】

在山亭區工作期間,孫學剛和區里同志時時充滿緊迫感。第一個引進的大項目華潤紙業,已經成為山東省的造紙大企業,年造紙達到60萬噸。在濟寧市何崗村投資的何崗煤礦,煤質好,開采量大,每年可以給山亭區貢獻一個億的利稅,成為區財政的一個重要支柱。搶救了一個瀕臨破產的羽絨廠,工廠新開后,能夠年產600萬件牛仔服,產品在當時全部外銷,安排就業400多人。

 

 

滴酒不沾,卻被任命為釀酒廠廠長

十里泉特曲,人稱“棗莊小茅臺”

【口述內容】

孫學剛:1980年底,正值棗莊市大辦實業。經過考試,我被錄取為棗莊市首屆黨政干部班學員,學了兩年,取得了大專的學歷。適逢國家提出干部“四化”,即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領導給我充分信任,讓我到棗莊市釀酒廠當廠長。這一干就是將近十年的時間,干企業的酸甜苦辣咸這五味,都經歷了許許多多。

釀酒廠建于1971年,我去的時候是1983年年底。企業虧損,領導班子幾次調整。在棗莊市干部大會上,釀酒廠曾遭市委主要領導點名批評。這個時候,組織上讓我到釀酒廠擔任一把手,我感覺責任重大。當時一位老領導和我談話說,小孫啊,叫你到酒廠去當廠長是對你的信任,我給你一年時間,你要是干不好就地免職。我那個時候,有點年輕氣盛,拍著胸脯說:別說一年,半年也不用。我說如果超過半年這個期限,沒有起色沒有變化沒有發展,不要你就地免職,我自動辭職。

在宣布新廠長上任的全體職工大會,我說了四句話,簡單地概括就是,面對酒廠的這樣一個局面,首先我得依靠大家。我的治廠方略是:生產上抓緊、經營上搞活、管理上從嚴、生活上關心。那個時候,我給我家屬說,把三個孩子交給你,你幫他們做好飯,安排好學習,我沒時間問。我說大慶油田的王進喜你聽說過嘛?我寧愿少活二十年,要給自己爭口氣、要給爹娘爭口氣。我懷著一種樸素的心情給我的家屬做了工作。她說:那行,你上廠里干去吧。

那個時候,棗莊市釀酒廠到家總共就三公里的路程,我一般都吃在廠里住在廠里。只有衣服弄得很臟了、很不像樣了,才回家住一宿,換一身衣服,再回來上班。當時釀酒廠的癥結在于:產品積壓滯銷待銷,資金少、周轉不過來。為拓寬市場,我就帶著銷售科的劉科長走南闖北。往南到江蘇的泰州、如皋幾個地方推銷;往北到黑龍江、吉林、內蒙古一帶,我們都去了。到內蒙古的時候,那個地方沙漠化比較嚴重,跑一圈,嘴里眼睛里都是沙。有時候也想,在自己33歲的時候,組織上就給了我這么個平臺,是莫大的信任。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得積極工作,得好好地干。

平時我滴酒不沾。但我需要找會喝酒的專家、喜歡喝酒的人品嘗,讓他們提出寶貴的建議,根據他們的意見進行整改,這樣我們的產品就能夠更符合廣大消費者的口味。所以棗莊人就把我們這個產品稱為是“棗莊市的小茅臺”。為了推銷自己廠里的酒,有時不得不與客戶抱瓶而飲。歷經“千辛萬苦、千難萬險、千方百計、千山萬水”,北方與南方的市場都逐步打開了。原來每一天銷售百瓶左右,后來每天銷售兩千瓶,再后來每天銷售一萬瓶,半年以后每天銷售兩萬瓶,一年以后每天銷量高達二十萬瓶。產品的銷售與日俱增,為國家提供的稅收就越來越多。

到酒廠一年,酒廠被評為先進單位,我個人被評為先進個人。第三年,正好實行物質獎勵,根據我的工作和酒廠盈利情況,考核獎勵我三百塊錢。三百塊錢拿到手,我當然很激動,這是大家對我工作的肯定。我從獎金中拿出來一百塊錢給廠幼兒園的園長,給幼兒園的小朋友們買食品,讓他們更加活潑可愛。另外二百塊錢給了廠行政科的科長鄭英,用來買松樹、柏樹,栽在我們這個廠能夠植樹的地方,象征著我們廠的未來常青不衰。

幾年下來,一方面抓銷售,把效率提高;另一方面就是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買房子。第一年買了一幢樓,第二年、第三年買了一幢樓,第四年一買就買兩幢樓。根據職工的多少、職工的需求,幾乎每年都買一幢樓。我在酒廠工作近十年的時間買了九幢樓,職工的住房問題徹底得到了解決。

我們當時提了一個口號:企業好,職工好,這叫一榮俱榮,干不好大家都不好,干好了大家都有所獲利。我們要在棗莊酒行業中獨占鰲頭,如果行情變化了,都不好了、都倒下了,我們也要最后一個倒下。到1990年,我們就上交稅收800萬,1991年是900萬,1992年底也就是我離開酒廠之前,上交稅收已經過千萬。

山東是糧食大省。我們的酒啊,都是濃香型的白酒,有38度的、43度的、48度的 、53度的,還有58度的。在我們這個地方特別的受歡迎。

我們采用原始的、傳統的工藝生產。大麥、小麥、豌豆、玉米、高粱買來后,根據產品的不同檔次、不同比例進行配比,生產出來的產品口味就是不一樣,檔次不一樣。最便宜的一塊錢一瓶,好一點的一塊五,還有三塊五。那個十里泉特曲就是八塊多錢一瓶,高檔一點。最高檔的是甲魚大補酒,七十多塊錢一瓶。在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之際,我們以滿足廣大的農村市場為主要目的,薄利多銷。像一塊錢一瓶的酒,我們賣一瓶能賺一毛錢。一天是兩千瓶,可以掙到二百塊錢。價格比較低的酒,我們一年可以銷售五萬噸。廠里的包裝車間白天晚上二十四小時連軸轉,都不夠賣的,買酒排隊要預付款。

【歷史現場】

針對消費市場,棗莊市釀酒廠加強技改,推出甲魚大補酒特色產品,品牌知名度一下子得到提升。他們買來新鮮的甲魚,進行工藝處理加水酶解,再經過濾、蒸餾,配以17度以上的白酒,溶入名貴中藥,終于研發出甲魚大補酒,售價達到七十多塊錢一瓶。在濟南、上海、廣州等大城市投放后,深受重視養生保健人士的歡迎,廠里的效益也得到大大的提高。孫學剛說:釀酒廠生產的酒,長期用“十里泉”商標。棗莊確實有十里泉這個地方,消費者對“十里泉”酒都有感情。

 

 

二十歲招工走進棗莊市陶瓷一廠

白天管財務,下班后到車間生產大缸

【口述內容】

孫學剛:1969年,我在棗莊三中高中畢業,正值“文化大革命”。雖然大學已經停招,我還是在家里把以前所學的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課本,經常拿出來溫習。1970年,棗莊市勞動局招工,我就報名,錄取到陶瓷一廠當新工人。那時想法簡單,陶瓷一廠是國營企業,是生產備戰品的,比較穩定。

我的家庭十分貧窮。父親是1938年參加革命的老黨員,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打過仗受過傷,革命傷殘軍人,三等甲級。解放前后,他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魯中南軍區司令部四科任管理員。我父親1949年結婚,我是1950年出生。我們姊妹六個,靠我父親的工資,只能勉強地維持基本的生活。記得還是計劃經濟的年代,看著大眾飯店賣油條,這么長的一根油條,金光閃閃,香氣撲鼻,想買一根吃,但沒有錢。當時需要多少錢呢?八分錢。可就是這八分錢,我也舍不得買。幼小的心靈有個理想:什么時候能以后干了工掙了錢,能把這個香噴噴的油條當飯吃,飽餐一頓,就好了。

1970年參加工作以后,我就有了一個想法,只要我干了工,那就得好好地干,努力地干。我學毛選,《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紀念白求恩》三篇文章背得滾瓜爛熟,現在回想起來還十分親切。我父親也對我說:要走得正、站得直,犯法的不吃、犯罪的不干,聽領導的話好好干。有了這些思想基礎,從參加工作開始,我一天都沒懈怠過。

                            棗莊市市中區齊村炻器窯

從1970年9月29號到1971年的2月6號,我在車間干了四個多月的時間,就被調到科室做財務工作,一干就是五年,后來又讓我管理生產。近十年間,我白天在科室里做財務工作,晚上下班后就換好工作服,到車間里和工人一起摸爬滾打,幫助工人干活。這樣既聯絡了和工人的感情,同時也使我熟悉了各車間的工藝技術。1979年3月,我擔任棗莊市陶瓷一廠的副廠長,有一種幸福感和自豪感,同時也增強了自覺性、積極性和上進心。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年半的時間,陶瓷一廠扭虧為盈。

當時我所在的陶瓷一廠,就是生產容器容量不同的陶瓷產品,有大缸、中缸和小缸,主要是為了滿足當地人民的生產、生活需要。要備戰、要保衛人民,就要儲備糧食。陶瓷缸儲存糧食,最大的好處是防水防潮防鼠。陶瓷用的陶土原料,就在我們棗莊。附近有陶土礦,資源還比較豐富。陶瓷一廠生產了大概有二十多年的時間吧,原料一直還是源源不斷的,能夠自產自足。

大大小小的陶土買回來,要放到攪拌機里攪拌,形成四十公分一段一段的陶泥,然后放到壓機當中跟著機器轉,壓出模型,形成陶坯。坯子經24小時自然晾干。然后就上釉、進行煅燒,最高的溫度可達1160攝氏度到1180攝氏度,高溫燒成。

我們棗莊以前有四個陶瓷廠,陶瓷一廠和陶瓷三廠,生產大件陶瓷,產品大同小異。陶瓷二廠、陶瓷四廠生產小件陶瓷,比如小茶具等。陶瓷一廠是規模最大的,論性質,陶瓷一廠是國營的,其他三個廠是大集體的。

【歷史現場】

棗莊市陶瓷一廠,當時主要生產各種型號的陶瓷缸。棗莊本地粘土儲量較大,當地人有做土陶的傳統。在“備戰備荒”時代背景下,在孫學剛這些新工人眼里,生產陶瓷大缸具有為國家“備戰備荒”的意味。事實上,棗莊制陶業歷史悠久,更與這塊土地的資源有關。儲量豐富、水系發達又造就棗莊陶瓷的制作成本和運輸成本比較低廉。孫學剛在棗莊市陶瓷一廠的經歷,可以讓我們記起棗莊傳統的制陶業。

 

 

為工業強市積極建言                    

棗莊的未來可期

【口述內容】

孫學剛:后來我回到市委工作,在市委統戰部工作了5年,又在市委黨校工作了5年。統戰工作的一個重心,就是凝心聚力,團結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士,為市委市政府的決策建言獻策。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棗莊有發展,有進步,但是同別的省市進行橫向的對比,實際上我們進步的幅度并不大。距離拉大了,也使得我們這些老同志憂心忡忡。市委市政府新一屆領導班子提出的“工業強市、產業興市”戰略,非常契合我們棗莊的實際,好多退下來的老同志聽了市領導的講話以后,都產生了共鳴,因為我們好長時間沒聽到這樣的聲音了。

工業不發展,棗莊就沒有希望,工業發展才能帶來棗莊的發展和振興。二十年前,棗莊的煤炭資源就面臨著枯竭。十年前,棗莊就是一個資源枯竭型的城市。毋庸諱言,棗莊在工業轉型上,步伐較為緩慢,認識也比較晚,產業發展不太迅速。

如何做好棗莊發展的大文章?我覺得既要發展高精尖的企業,引外資來發展,像精工電子、精工纖維等行業,以及能夠與高鐵配套的項目,需要大力扶持。同時,棗莊一些傳統行業,也不能放棄。例如建材行業,怎么能不發展呢?我們有我們的優勢,我們有我們的技術人才,有馳名的品牌,有相應的知名度,都是可以再發展的。

目前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優化生態環境,才能夠使外資紛至沓來,形成洼地效應,改變過去客商對棗莊一些不好的看法。領導應該多去客商中交流交流,搞搞座談會,問問他們有什么困難,該解決的解決,靠政策、感情和待遇來留人。招商意識強烈,棗莊的未來可期,棗莊未來的發展將會是令人振奮的。

【歷史現場】

2021年5月,在棗莊市委主要領導同志辦公室,孫學剛就“工業強市、產業興市”建言獻策:第一,要有緊迫感和危機感,進一步加快棗莊發展;第二,要加大力度招商引資,利用外資來發展棗莊、振興棗莊;第三,發揮棗莊資源的優勢,做好把資源優勢和棗莊發展結合的文章;第四,棗莊要進一步優化招商引資環境,整治生態環境,加強干部隊伍建設。中心內容是:瞄準工業發展的目標,精準施策。談話持續了30分鐘。對此,孫學剛說:我的建議也有不少不成熟的地方,市委主要領導耐心聽取并做筆記,讓我十分感動。

采集時間:202199

采集地點:中共棗莊市委黨史研究院會議室

  人:中共棗莊市委黨史研究院




研究成果
棗莊黨史
棗莊史志
電話:0632-8685016
地址:山東省棗莊市光明大道262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632) 8685016
E-mail:zaozhuang@dfz.cn
備案證編號:魯ICP備14011134號
備案信息查詢:https://beian.miit.gov.cn/#/Integrated/index
微信公眾號
Copyright@2022 版權所有: 棗莊黨史史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