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午夜精品在线_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网站_国产1区2区3区精品美女_邪态动恶图27期gif

 當前位置: 首頁 - 研究成果 - 專題研究

 
李守義口述歷史:縣域經濟的發展 在人不在物
 

  

 

【人物介紹】

李守義,中共黨員,1951年出生,棗莊市嶧城區人。1975年參加工作,曾任嶧城區金陵寺公社黨委書記、陰平鎮黨委書記、嶧城鎮黨委書記,嶧城區副區長、黨組成員,滕州市委常委、滕州市人民政府黨組副書記,棗莊市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鄉鎮企業局局長、黨組書記,臺兒莊區委副書記、區長,臺兒莊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棗莊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棗莊高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兼),市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

2006年,棗莊市委市政府在新城會展中心召開國際招商洽談會。時任棗莊市委書記劉玉祥同志(中)參會,左為棗莊市原副市長李守義。

【訪談背景】

1994年,李守義到棗莊市臺兒莊區任職。彼時,臺兒莊區是山東省有名的貧困縣,區域經濟以農業為主,工業薄弱,一個區接近30萬人,財政收入才6000萬元。李守義擔任臺兒莊區委書記后,為了抓好工業發展這個牛鼻子,區委研究決定四大班子(黨委、政府、人大、政協)一臺戲齊心協力抓經濟,團結實干,拼搏奉獻,形成了想發展、議發展、抓發展,方方面面支持和維護發展的好局面。同時做到四個到位,即:一是鼓勵促進發展的政策到位,二是治理三亂、保護環境、服務發展措施到位,三是責任目標落實到位,四是年終考核獎懲兌現到位。迅速在全區掀起了比學趕超的發展新局面。面對訪談,李守義說:一個縣域經濟的發展在人不在物,在上級不在下級。只要做到吃透上情,了解下情,掌握好實情,制訂好科學的發展規劃,就能推動和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

 

落后更要跑步走

縱向跑,橫向跑,都是為了發展

【口述內容】

李守義:我家在老嶧縣,也就是棗莊市的前身。我家是農村的,家庭人口多,生活比較困難。我上小學時,一到四年級沒坐過板凳,都是坐在一塊石頭上。1963年考上初中,由于生活困難,中途退學了。直到1969年又上了初中,1974年高中畢業。

 

        1974年,李守義從棗莊市嶧城區嶧城中學高中畢業。

我是從基層干起的,從生產大隊到公社,我當過三個鄉鎮的黨委書記,在嶧城區干過副區長,后來調到滕州一段時間,后來在棗莊當市經委副主任兼鄉鎮企業局長。1994年初,我到臺兒莊任區長,那一年我43歲。

我到臺兒莊后,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研,發現臺兒莊不是窮在山上,也不是窮在地上,而是窮在沒有工業經濟。要想搞活三產,扶持一產,必須把二產做大做強,就是說財政收入有了,勞動就業就增加了。我認為,工業強區是當務之急。如果工業強起來,一個地方就能富起來。我的看法就是,整個臺兒莊要甩掉落后的帽子,就得變成工業強區。

一個地方的發展在上不在下,在少數人不在多數人,在決策者領導者,不在執行者,我認為領導是關鍵。一個地方條件差也好,資源不足也好,這都是客觀現實,能否取得發展關鍵在人,人的作用是第一位的。要想擺脫貧困,主要領導需要做好三件事:第一是決策,第二是用人,第三是抓落實。

要想決策正確,得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廣泛的聽取意見,做到集思廣益。吃透上情,就是貫徹中央的精神。了解下情,就是把握基層,要掌握實情。這樣做出的決策才有科學性,指導性。

改革開放時,倡導四化: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我在臺兒莊用人的時候,對干部的能力最看重。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在考察人品的基礎上,以政績論英雄。我堅持在實踐中鍛煉干部、考驗干部、管理干部、提拔干部。

經濟的落后,實際反映的是思想落后。走工業強區發展的路,怎樣做到萬眾一心、同心協力地去奮斗?當時我就采取了帶出去學的方法,促使干部的思想進行更新改變。遠學華西村、近學羅莊。廣泛地把干部帶出去,把人員請進來,進行反復的學習動員。我帶著村干部、鄉鎮干部到華西村老百姓家里開座談會,學別人的經驗,學別人的方法。對干部的培訓我是下了工夫的,輪訓、培訓干部好幾批,經常組織出去參觀學習。

當時亞洲金融危機,許多小企業自身沒有活力,面臨破產,靠財政拿不出錢,靠銀行貸款拿不到錢。為了讓大家在經濟發展上進一步解放思想,我提出:縱向開拓跑步走,橫向開拓國際化。全區上下大膽創新,放開搞活,加快發展。因為靠我們本身是不行的,我們帶著項目、帶著困難、帶著問題向省市各廳局跑,向中央各部委跑,匯報我們的困難,匯報我們的想法,爭取上級的支持。

實際上中央各部委都有面向全國各地的幫扶政策,就看我們如何有針對性地帶著項目,帶著我們的問題,爭取上面的支持。我說縱向開拓跑步走,就是從下往上跑;橫向開拓國際化,就是走出家門,跨出省門,邁出國門,借助外力來發展。這樣發展的資金有了,路子也活了。

在發展過程中區委做到了四個堅持:一是始終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官一任富民一方的宗旨不變;二是始終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不變;三是始終堅持加快發展和科學發展的指導思想不變;四是始終堅持對上負責和對下負責的一致性不變。

【歷史現場】

臺兒莊地處棗莊市最南部,魯蘇交界處,形成于漢,發展于元,繁榮于明清。據《嶧縣志》載:“臺兒莊跨漕渠,當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饒給,村鎮之大,甲于一邑”,被清高宗乾隆御賜為“天下第一莊”。1938年,著名的臺兒莊大戰發生于此。2021年9月,面對“魯南工業的脊梁”口述歷史采集團隊的訪談,回首20世紀90年代擔任臺兒莊區委書記的那段日子,李守義依然那樣動情:“組織讓我來的目的,是為了老百姓利益而來,為官一任富民一方,那就是要把這個地方經濟發展起來。”

 

三大企業集團的法人做區長助理

五大骨干企業的法人聘為政府經濟顧問

【口述內容】

李守義:我認為,如果一個企業發展沒有好的環境,這個企業就做不大做不強。這不僅是一個企業問題,而是整個經濟的發展問題。我通過調查研究發現,當時臺兒莊區屬企業沒有做大做強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發展的環境不行。企業的待遇太低,特別是企業干部的政治待遇太低。所以為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保護企業的發展,我認為必須在政治上提高企業干部的待遇,在生活上關心,在環境上創造一個好的條件。

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們建立了三大企業集團:萬通集團、水泥集團和王晁煤電集團。他們是臺兒莊企業的龍頭,是三根臺柱子。這三大企業集團的領導政治水平、政治意識也很強,工作事業心很強,德才兼備。為了提高企業發展的積極性,我們把三大企業集團的法人代表通過程序任命為區長助理。除了三大集團,我們還培養了五個骨干企業,聘請五大骨干企業的法人作為區政府經濟顧問。這么一來,他們待遇提高了,社會地位提高了。企業有政治地位,感覺很光榮。三個區長助理、五個經濟顧問都是我們區政府的掌上明珠,在社會上都另眼看待,所以他們積極性提高了。

要我干和我要干是兩回事。通過這種方式,他們積極主動地去進行企業改造,企業創新,積極主動地內部滾動發展項目,去招商引資。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相互競爭往上發展。這么一下就把經濟帶動了。

 


在擔任臺兒莊區委書記時,李守義還經常到農村走訪。此為李守義在當年定點幫扶的張山子鎮張莊村與貧困戶交談。

鄉鎮企業方面,我請了市規劃局和建委的同志,進行合理規劃。當時下面鄉鎮有一些能人,有搞加工的,有做小買賣的,有搞食品的等等,鄉鎮給他們提供一些無償的地皮,讓這些能人到鄉鎮上來經營,來加工,來辦企業,從而帶動鄉村的發展。我把這個叫做“能人效應”。

我感覺到,如果一個地方經濟沒有實力,第一產業、第三產業活不起來,社會各項事業財政拿不出錢來,這樣是沒有前途的。因為文化教育衛生這都需要投資,所以說要把工業做大做強。由此,我們采取了幾項措施:一是鼓勵企業自身走出去“攀高親”,比如區水泥集團與香港上聯集團合作,獲得了大批資金和先進的技術、管理理念。二是支持企業走產學研一體化路子,比如萬通集團與國家輕工業部、省輕工業廳的科研所,與南開大學、山東大學的研究所合作,制造出全國一流的造紙機械。三是讓長期虧損的企業破產重組,輕裝上陣,起死回生。

在臺兒莊工作的幾年我發現,一個地方的主要領導的精力應該用在發展上,發展是硬道理。當時我提倡領導干部下基層面對面召開現場辦公會,為企業排憂解難,為發展保駕護航,創造良好的環境,讓投資者安心放心,排除他們的后顧之憂。為此,區委發出號召:區屬國有企業強起來,鄉鎮民營企業火起來!就是為了營造一個好的社會氛圍。

城市建設改造方面,當時也是下了功夫的。臺兒莊10個鄉鎮和區屬駐地,我們都重新規劃了一遍。討論中,我提出來,以運河大道為中心,東部“復古”,西部創新。古城東部,不蓋高樓。原封不動,有錢再開發。西部按照現代化的城市來發展,這樣把古城也保護起來了。

在臺兒莊這5年,我的精力主要是放在發展上,后來搞建材業、航運業。第三產業主要以航運為主,搞了幾個港口,因為運輸成本比較低。通過鄉鎮企業的發展,區屬工業的發展,臺兒莊的區域經濟由弱變強,貧困縣的帽子也摘了。工業經濟的發展帶來了臺兒莊的四大變化:一是區域經濟由弱變強了,二是城市面貌由土變洋了,三是農村面貌由舊變新了,四是農民收入由低變高了。

【歷史現場】

過去,無論哪個部門開會都要通知領導參加,鄉鎮黨委書記和大企業的負責人都參加。李守義擔任區委書記后,提出與經濟無關的會議,白天不開,放到晚上開短會。一是給鄉鎮干部、企業的法人留出時間來,也給區委領導干部留出時間來。下班以后開會,并且合并開會,開短會,有的會不超過5分鐘。李守義創新性地學習借鑒鄉鎮企業蘇南模式,提出要為企業發展排憂解難,保駕護航,創造良好的環境讓投資者安心放心。這在當時,可謂是讓人眼前一亮。

 

帶鄉鎮企業家到上海去學習

改革就是要解放思想

               在滕州市旅游大會上,李守義(左)同當時的棗莊市委常委、滕州市委書記王忠林(右)共同為相關項目揭牌。

【口述內容】

李守義:關于棗莊的經濟發展,我的看法是這樣的,棗莊經濟發展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紅火于八十年代,落后于九十年代。

有人把棗莊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工業特色,歸納為“一黑一灰”,指的是煤炭與水泥,我不認可。那時候,棗莊市水泥廠年產量只有6萬噸,棗莊礦務局是國家所屬的大企業。七十年代,我們的紡織業從國棉一廠發展到國棉六廠。再一個就是我們的陶瓷、塑料、電子機械等,工業門類很齊全。橡膠廠屬于全國前三位的。八十年代我們棗莊的工業經濟在山東省是第6位,屬中上游。可是到了九十年代,企業紛紛下馬破產。

1991年,我擔任棗莊市經委副主任,兼市鄉鎮企業局局長。走訪后發現,眾多企業老化、衰退的癥結在于產品缺少科技含量。于是,千方百計與陜西省科技廳聯系,共與西安市50多家院校、科研機構簽訂了合作協議,并在當年于棗莊科技館舉行了為期三天的科技項目發布會,人潮涌動,對接踴躍。緊接著,我們又在北京賽特大廈,由國家科技部召開了兩次大型的招商引資發布會,效果都很好。

1992年,小平同志剛剛視察南方,談話還沒有公開發表。那時我任棗莊市鄉鎮企業局黨組書記、局長。我那時候比較敏感,南方的朋友比較多。我記得是陰歷正月初八,我們鄉鎮企業局就組織、動員了一部分企業家到上海辦學習班。晚上報到完,我剛回駐地坐下,有關部門的人找來了,質問學習班誰叫你來辦的?都有哪些人參加?講什么內容?辦多長時間?我開門見山地說,我是棗莊市鄉鎮企業局黨組書記,我決定的。為什么來上海辦學習班?我說,上海是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的前沿陣地,經濟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也可以說是技術中心,我到這里來學習的。參加的人員都是我們棗莊市的企業家。他們問有幾個人講課,我說有國際關系學院的教授、上海市委研究室副主任。他們了解了幾個人講課的內容后就走了。

棗莊這邊也有壓力,打電話通知我立即解散學習班。我說不行,就算撤職,學習班我得辦完。我認為我這么做是為了棗莊的發展。在當時的情況下,我們的一些做法還是受到了影響。之前,我們在上海設了個辦事處,聘請了10個頂尖的專家作為棗莊市鄉鎮企業發展的顧問。這10個頂尖專家,有搞化工的、搞建材的、搞煤炭的、搞紡織的等等。最后,辦事處撤了,專家的聘書也撤回來了。

我一心是為了棗莊的發展,沒想到這個結果。回來讓我寫檢討,我想不通,在家蹲了幾個月沒出門,我都想不干了。

鄧小平視察南方談話一發表,他們就覺得我做對了,說能不能再去上海。我說我是不能再去了,我還有臉去嗎?到了8月份,山東省召開對外改革開放的會議,省委主要領導思想很解放,講了話之后,市里對我的看法才改變。

面對歷史的大機遇,我們不能不抓住,不抓住就難以大發展。比如,在企業改制、企業上市這個機會上,一個是橡膠廠,一個是焦化廠,都應該上市的,但都沒能上市。當時有一種觀點認為,企業上市是別人來掙棗莊的錢,掙咱們企業的錢,思想太保守。

到了臺兒莊擔任區長以后,我積極推進王晁集團和萬通集團上市。有人說,咱不能學李鴻章,不能當賣國賊。咱的企業現在發展正好,叫別人拿錢來給咱分紅,一片罵聲,推進幾次都沒成功。

到了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棗莊經濟也遭遇了打擊。企業職工下崗,財政發不了工資,就業更談不上。這時候該怎么辦,我記得我當副市長的時候,分管外經貿。面對畏難發愁的情緒,我就想,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振興經濟首先要振奮精神。為此,我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提出了五點加快棗莊經濟發展的建議:

一是成立棗莊市招商委員會,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到蘇南等發達地區參觀學習、開展招商引資活動。

二是成立招商局,實行全民招商、常年招商。

三是各區(市)都要建立招商引資平臺,集中建立開發區。在開發區內,實現“三通一平”“四項優惠”“五項服務”。

四是把棗莊高新區擴大到30平方公里,并“松綁放權”,把開發區打造成政策洼地、財源收入高地、投資興業理想地。

五是建議加強對發展各項指標的考核獎懲。同時每年在棗莊舉行一次國際招商發布會,并面向發達地區實行定點招商活動。

【歷史現場】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鄧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視察,沿途發表了重要談話。鄧小平談話的中心是: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鄧小平南方談話對中國20世紀九十年代的經濟改革與社會進步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李守義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信息,在春風未至、大地尚未解凍之際,他以敢為人先的姿態,奮不顧身,突破自我,勇敢踏入改革“禁區”。

 

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

不為名不為利只為民

                 李守義參加相關經貿活動留影。

【口述內容】

李守義:我覺得我們政府一定要保護好企業家,提高他們的待遇,鼓勵他們進行招商,拉長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依托現有的企業做大做強。要以商招商,把企業法人代表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要我干和我要干是兩回事,是質的變化,是格局的變化,是境界的變化。

 

   20O6年冬,李守義在新建的龜山公園(今鳳鳴公園)留影。

發展是執政為民的根基,發展是擺脫貧困的唯一出路,強區富民必須加快發展。我當年深入企業、鄉鎮調查研究,就是為了證明決策的正確性,實事求是,集思廣益,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不為名不為利只為民。

在鄉鎮工作期間,我主要抓了三件事:第一抓班子帶隊伍,抓基層打基礎,充分發揮好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骨干帶頭作用,通過整頓,村班子普遍增強了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第二件事抓調整增效益,加快農民致富步伐,同時對貧困戶實行機關干部幫包措施,直到如期脫貧致富。第三抓改革調動機關干部的積極性。 

1987年我在嶧城鎮任職時,采取了機關干部三位一體考核辦法,廣泛調動了機關人員的積極性。三位一體的考核辦法得到了當時市委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并且作為棗莊市委、市政府對機關干部的考核依據,對全市的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個地方的強盛唯一出路就是發展工業經濟,這一點我的體會尤其深刻。本世紀初,在棗莊全市招商引資活動中,滕州、市中、薛城等五區一市工業園區都很活躍,特別是滕州工業園已上升到國家的規格,市直也上了一大批好項目。比如:依托兗礦集團共同投資在滕州木石鎮興建了一個大項目,投資50億元,年產60萬噸醋酸、30萬噸甲醇、10萬噸醋酸乙酯,聯產80MW發電,年利稅12億元。其中有兩項是國家863自主創新技術,當年被列為山東省重點項目,中國化工技術創新示范企業。

我這個人口快心直,有時參加座談會討論,人家都說贊揚的話,只有我說的話不中聽。但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為了工作,我不是為了別的。有次開外經貿大會,讓我發言,我就講了,棗莊落后不在于坐主席臺下的,關鍵是我們坐在主席臺上的這幫人,決策者、領導者,包括我在內都有責任。

現在棗莊市委市政府提出來“工業強市和產業興市”,特別是“大抓工業和抓大產業”,應該說很得人心,這也是棗莊的希望所在。

棗莊風雨60年,也承蒙中央和山東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歷屆市委市政府打下了好基礎,祝福棗莊明天更美好,祝福棗莊人民更幸福。

 

訪談結束之際,李守義特地把一旁忙碌的妻子拉到修長的竹子前合了一個影。

 

【歷史現場】

棗莊是老工業基地,工業在城市發展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工業強則棗莊強,產業興則棗莊興。2021年以來,市委市政府決定實施“工業強市、產業興市”三年攻堅突破行動,聚焦工業率先突破,推動工業做強做優,堅定不移走好工業現代化之路。一直關心棗莊發展的李守義對這一舉措連聲稱好。他激動地說,這么好的機遇,我們應該抓住。如果需要,再寫一次建言獻策的“萬言書”也可以。

 

 

 

采集時間:2021923

采訪地點:中共棗莊市委黨史研究院三樓會議室

采集人:中共棗莊市委黨史研究院

 




研究成果
棗莊黨史
棗莊史志
電話:0632-8685016
地址:山東省棗莊市光明大道262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632) 8685016
E-mail:zaozhuang@dfz.cn
備案證編號:魯ICP備14011134號
備案信息查詢:https://beian.miit.gov.cn/#/Integrated/index
微信公眾號
Copyright@2022 版權所有: 棗莊黨史史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