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午夜精品在线_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网站_国产1区2区3区精品美女_邪态动恶图27期gif

 當前位置: 首頁 - 研究成果 - 專題研究

 
崔焦山口述歷史:利用資源優勢 發展冶化工業
 

  

崔焦山口述歷史:

利用資源優勢 發展冶化工業


【人物介紹】

?

崔焦山,1945年3月出生,棗莊市市中區人,1970年8月參加工作,197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棗莊市化工局助理工程師,棗莊市冶化局調度室辦事員、工程師、副局長、黨組副書記、局長、黨委書記,棗莊市計委主任、黨組書記,棗莊市政府市長助理、黨組成員,棗莊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財經委主任委員等職。第七屆市委委員,第十二至十四屆市人大代表。

?

【訪談背景】

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棗莊工業鉚足了勁,紡織、機械、化工、橡膠、造紙、建材等行業紛紛發力,一批國有骨干企業順勢崛起。改革開放后,以資源型經濟為特征的棗莊工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推陳出新的歷史時期,一方面經歷著改革的陣痛,一方面孕育著脫胎換骨的希望。他們以市場為導向,以轉換經營機制為手段,實行企業改組、聯合和兼并,發展企業集團,加大工業技術改造和結構調整力度。在傳統支柱產業產能萎縮、新興產業異軍突起之際,崔焦山從基層的技術員,一步步走上領導崗位。從參與制訂棗莊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六個五年計劃起,許多年以來,崔焦山一直心系棗莊經濟發展,致力于科學開發、合理利用資源特別是當地資源,積極推動冶金、化工產業,努力學習黨和國家改革開放一系列政策,學習經濟發展新業態,積極探索經濟發展的新途徑,為做大做強棗莊工業盡職盡責,不遺余力,恪守本職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


曲折、刻苦的求學道路

豐富、多變的工作歷程

?

【口述內容】

崔焦山:我是土生土長的棗莊人,農民的兒子。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學生時代就對我們的黨和國家充滿了感恩之情,沒有國家和黨的培養,就沒有我的今天。

我是跟隨早年參加革命的姐姐、姐夫生活時入學,并隨著他們的工作變動,曾經在幾個小學續學,在齊村完全小學畢業后考上棗莊第三中學。棗莊第三中學是1956年建校的完全中學,我于1959年考進當時暫駐嶧城王家大院的棗莊三中。1962年考入棗莊三中高中部,當時學生只有108人,畢業時已不足100人。“文化大革命”前最后一次高考,我們考上大學的有30多個人,開創了三中建校以來高考的紀錄。

1965年,我考上東北石油學院,校址在大慶,隸屬大慶黨工委領導。當時全國“工業學大慶”,我接到大學錄取通知后,感到很榮幸。當時我和同班的一個同學一起考上了這個學校,我穿著打著多塊補丁的衣服,扛著麻袋布包裹,手提著網兜,陶面盆里裝著洗刷用具和鞋、帽,坐了三天兩夜的火車才到校。學校的政治氛圍很濃,先搞拉練軍訓,后進行冬季“兩憶三查”整訓,課程安排很緊,星期天也常常上課或到學院農場勞動。

上大學沒多久就趕上“文化大革命”。那時候我作為班長又是團支部書記,被造反派認定為保皇派,所以我和院系的領導、特別是所謂的反動學術權威一起被批斗了。不久,大慶軍管后進駐的工人宣傳隊把這些教師和我們一些“保皇”的學生干部組織起來,成立教改小分隊,到大慶煉油廠接受再教育,搞教學改革。那時候搞教改,不許教授上講臺,只允許學生上講臺。所以我們這些學生都要先聽教授給我們講課,我們給老師評分。我們學后備好課,經老師審定,再上臺講課。聽講的人多為工人,由他們給我們評判。所以,師生都既有壓力,更有動力,講的積極,學的主動。這種特殊的形式一直持續到畢業,我們這些學生既學到了扎實全面的專業知識,同時,隨工人師傅倒班學習,又掌握了生產操作技術。

1970年畢業后,我先是分配到遼寧錦西石油五廠當操作工、技術員,其間我作為水合法生產異丙醇攻關小組成員,其成果打進了當時的廣交會而受到表彰,后調到廠規劃辦工作。1975年,我調回棗莊,到市焦化廠擔任技術員。焦化廠是我們市的重點企業,在我國冶金焦化行業是知名企業,生產方式有傳統的、革新的和現代機械化的,生產規模和焦炭在全國冶金焦化行業位處前列,頗有名氣。當時有一套全省唯一的定點焦爐氣轉化生產合成氨裝置運行不順利,我與工程技術同事幾經努力,將這套設備安全平穩地運轉起來并達到了設計能力。后來我利用工作之余和值班時間,對整個系統的生產流程和設備進行產能核查。兩年的時間,我整天泡在車間,琢磨著如何對這套裝置進行挖潛、改造,并提出了技術改造方案,僅用少量資金,就把這套裝置的生產能力由年產3000噸合成氨提高到5000噸,且一次開車達產。這套設備脫硫技術當時是比較先進,但設備和工藝參數設置不盡合理。在領導的鼓勵支持下,我和工友們又對這套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和工藝操作參數調整,多番努力,最終使焦爐氣的硫和其它有害物的含量達到生產合成氨的技術要求,同時又回收硫磺和硫代硫酸鈉等副產品。對煤氣凈化裝置的改造為后來城市管道煤氣的應用打下了物質基礎,創造了條件。

?

1985年,棗莊市金屬學會成立大會紀念留影。前排左三為崔焦山



【歷史現場】

棗莊是山東省第一個用上管道煤氣的城市。薛城焦化廠機械化焦爐在煉焦過程中產生的粗煤氣經過回收、凈化、加工提取焦油、氨、萘、硫化氫、粗苯等產品,從而獲得潔凈焦爐煤氣。棗莊管道煤氣工程,從薛城焦化廠到當時的棗莊市政府駐地市中區,全程約37公里,整個工程預算需投資1600萬元和5000噸鋼材才能完成。時任市長儲建華在抓十里泉電廠項目的同時也親自抓這一利民工程,并多次派員到國家計委、煤炭部爭取資金支持。棗莊礦務局因沿線礦區居民用煤氣也提供了部分資金。1983年1月,棗莊市管道煤氣工程開工建設。1984年1月,主體工程完工,并向部分城市居民供應煤氣。


招才引智,大力發展煤化工

研發、利用資源,拓展冶化行業

?

【口述內容】

崔焦山:我是1977年7月調到當時的棗莊市化工局的。后來化工局和冶金局合并為冶化局,1983年,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經推薦,我被任命為冶化局副局長。此前,我一直從事業務技術工作。走上領導崗位后,牢記市委領導對我的諄諄教誨:要辦好有權力辦、有能力辦、有條件辦的好事。在機關和企業干部、職工的大力支持和熱情幫助下,恪盡職守,執著工作,在新老班子成員的協同、團結上得到市委的肯定,并在市領導干部大會上介紹經驗。1988年,組織任命我為市冶化局局長、黨委書記。

1961年棗莊建市的時候我正在校學習,對社會發展狀況了解有限。工作后因為從事工業經濟工作,對我市社會經濟有了多一些了解。棗莊的經濟特別是工業,與國家的國民經濟大勢是一致的。歷屆的市委市政府,對國家的大政方針的貫徹落實是積極有力的。棗莊市因煤而建,依煤而生,靠煤發展,所以棗莊的經濟發展特別是早期是從煤開頭的,現在也沒有離開煤。上世紀七十年代,棗莊市原煤比較多,主要作為燃料,但也是不可或缺的工業原料,像當時的一些大型企業,特別是焦化生產企業,就需要棗莊的煤。棗莊的煤炭全國知名,煤炭工業生產還帶動了礦產、機械、冶金、化工、紡織、輕工等行業。隨著工業的興起,還帶動了物資供應流通行業的發展,當時化輕、建材、食品、交通、運輸、石油等公司和百貨、五金、棉麻、土產等批發站都形成體系,并達到一定規模。那時候,棗莊的工業不僅在省內位處前列,多項工作在全國也是比較突出的。

我調回棗莊后,逐步了解棗莊的工業、產業,特別是到化工局工作后,從參與編制市“六五”計劃那時起,就對棗莊的經濟狀況和發展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棗莊的煤氣化是有特色的。當時的化肥廠多以焦炭為原料,而棗莊除了用焦炭為原料生產化肥外,還建成了焦爐氣轉化生產合成氨的工業裝置。當時棗莊市有7個小化肥廠,其中焦爐氣轉化生產合成氨就有2個廠,薛焦和南沙河焦化廠。魯南化肥廠是國家化工部的重點中型化肥企業,引進了國內第一套、世界第五套水煤漿加壓氣化技術,在國內是唯一的,國家十分重視,把水煤漿氣化研究中心設在魯南化肥廠。引進后,通過科研攻關和技術改造,在水煤漿加壓氣化方面該裝置科技水平處于同行業領先地位。全市化肥行業產品有液氨、氨水、碳化氨水、碳酸氫銨、尿素、普通過磷酸鈣和多種副產品等,在山東的化工化肥產業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由省化工廳劃歸棗莊不久的魯南化肥廠面臨生產和水煤漿氣化技術開發等多種困難。對此,市委市政府極為重視,市政府領導掛帥,秘書長牽頭組成專門班子跑濟南上北京,一年數十次到國家化工部、煤炭部和國家計委等部門匯報,出差最多的一年達二百五十多天。即使冰天雪地也驅車前往,有次大年初三就赴京報送材料,匯報項目進展情況,途中我受傷,撞傷了一條肋骨。國家相關部委領導很重視,多次聽取匯報,批轉報告,還親自來棗莊實地調研,了解魯南化肥廠生產與水煤漿氣化項目的進展情況。面對項目資金不到位的情況,市委市政府決定多方籌措資金,填補項目的資金缺口。通過部、省、市協調,終于把這個項目保了下來。在部領導關懷下,我們聘請了化工部的4位專家做技術顧問,并且與天津化工院建立了協作關系,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加大開發力度,擴大化肥生產規模,并規劃了以水煤漿氣化為龍頭的碳一、碳二和多碳化工生產系列產品。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對化肥、化工行業,我們始終堅持靠技改增加效益,靠管理強化安全,全市化肥廠沒有發生任何大的安全事故,化工、化肥產品中獲得多項省部級榮譽。

當年,市領導根據調研、咨詢、分析、比較,結合棗莊的產業優勢,決定采納國家有關部門專家建議,引進國外搗固煉焦技術裝備,為此組成專業技術考察隊伍,對國內搗固式焦爐進行系統全面考察。考察組委托我主筆,大家日夜奮戰,僅三天就向市政府提交了六萬多字的國內搗固煉焦技術調研報告,與北京煤化所進行了可靠的棗莊煤種搗固煉焦試驗,證明用棗莊氣煤采用搗固法完全能生產大型高爐所需的一級綜合焦。此后,市政府又派團去德國考察,在廣泛征求國內科研、設計、咨詢部門意見后,確定了引進技術目標,繼而市政府領導帶隊赴德國簽訂了補償貿易協議。市政府有關領導率領我們組成專門工作、申報班子,經過幾年的工作、奔波、奮斗,國家計委以“兩個一”批示,即焦化技術引進的最后一套,搗固技術引進的唯一一套,批準了搗固煉焦項目的鞍山焦耐院的擴大初步設計。經艱苦工作,終使項目最終落地棗莊。

引進搗固煉焦項目前后,為破解制約棗莊經濟發展的缺乏專業技術人才和科技水平低的問題,當時,市委市政府領導高瞻遠矚,勇于作為,采取有力舉措招引人才,多方引智,一方面積極與國家部委、北京煤化所、冶金總院、化工總院、鋼鐵研究院、鞍山焦耐設計研究院、山東省化工設計院、國家信托投資公司等建立了緊密的聯系,拓展科技、信息咨詢來源和科技支撐力度;另一方面出臺農轉非、給家屬子女安排工作、優待入學等政策招攬人才,這當時在國內是很有吸引力的舉措。


?

崔焦山(中講話者)出席棗莊市冶化局83級經濟類電大班畢業典禮

?

棗莊市冶化職工技術協作委員會成立大會合影


遵照市委市政府領導的指示和安排,我們在國內搗固技術考察期間,宣傳我市的招攬人才優惠政策,尋訪專業技術人才,商洽有關事宜,當時我的筆記本就記錄著30多名專家的情況。市委領導親自確定,并安排引進,包括化工部副部長的秘書,冶金部、煤炭部骨干和北京、天津、鞍鋼、濟南、上海一大批專家、管理、技術人才。這些同志來棗莊后,全力以赴奉獻才智,為棗莊的產業開拓、科技進步、企業管理、經濟發展做出了卓著貢獻,棗莊人民應當也一定會永遠記住他們的功績。

棗莊橡膠行業主要是圍繞煤炭生產搞配套,產品范圍逐步擴展到帶、管、件、墊、條、輪胎等。作為行業龍頭的棗莊橡膠廠,大力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裝備,拓展規模,提高質量、效益。鋼編膠管奪金牌,產值過億元。其間,橡膠行業中小企業蓬勃發展,橡膠制品不斷增加,為后來的棗莊橡膠制品特別是輪胎行業的發展打下了人才、技術、原材料、產品市場的堅實基礎。

棗莊的電石行業當時生產企業布點多,電力供應緊張,規模小,裝備水平低,消耗高。經過調查研究,我提出“六字調整方案”:縮點、擴大、提高。所謂縮點,即壓縮小的電石生產裝置,保當時比較大的棗莊電石廠和滕州電石廠;擴大,就是擴大電爐的生產能力;提高,就是提高技術裝備水平,開發礦熱式電爐生產產品的種類。當時棗莊電石廠搞了料面封閉改造,把電爐料面的輻射熱收集起來生產熱水,將高溫煙氣收集起來用于烘干焦炭,以降低焦炭水分、凈化煙氣浮塵,達到降低電耗的目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棗莊電石廠利用礦熱式電爐不僅生產電石,還開發生產工業硅和硅鐵,并進行高純鐵的試產,其電耗水平、生產能力和封閉技術及能量的綜合利用,在同行業處于領先地位,成為省內同行業的牽頭企業。“六字調整方案”還得到國家化工部的肯定和推介。

科學開發、合理充分利用資源,特別是當地資源,與發展冶金化工產業配套,是我們行業的指導思想。八十年代以后,我們立足當地搞了一系列開發、生產活動,獲得許多經濟效益和多項科技成果。

石膏資源開發之后,我們積極開發天然石膏制硫酸技術,以解決磷肥生產的硫酸制約因素。我牽頭成立專門工作和技術攻關班子,幾經努力,爭取到化工部“三膏制酸”攻關項目——“三膏”是指磷石膏、鹽石膏、天然石膏。在資金、技術極其困難的條件下,爭取到在魯北化工廠進行了天然石膏短時段試燒,并取得所有技術工藝參數,繼而爭取到天然石膏制硫酸工業裝置建設項目,利用嶧城磷肥廠技改,成功建成國內首座天然石膏制硫酸生產裝置并一次投產成功,不僅生產出合格硫酸,而且還副產七百號以上水泥熟料,得到時任化工部領導成思危同志到現場進行實地審核并肯定,此成果獲省科技進步獎。

嶧城發現并開發石英石之后,在市鐵合金廠積極開展取代外地石英生產硅鐵的技術攻關,成功用當地石英石生產出滿足寶山鋼鐵廠技術指標的硅鐵,從而提高了企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其間,支持鄉鎮企業發展石英石深加工和水晶生產,不斷提高資源利用的社會經濟效益。

在電石生產受到市場制約時,我們在行業內積極發展后加工產品,如出口產品乙炔黑、節能安全便利的溶解乙炔。還研發合成1,4-丁二醇,利用當地大量的玉米芯生產糠醛。積極開發當地礦產資源,為工業產品配套、深加工,如生產活性陶土、輕質碳酸鈣,用鋁釩土生產隔熱巖棉,粘土和鋁釩生產貼面瓷磚,開發并生產金屬鎂、電爐法黃砱、脫酸磺粉等。針對磷肥生產的廢氣開展氟氣回收攻關開發,成功建成兩條工藝路線的氟氣回收裝置,生產氟硅酸鈉等產品,許多產品獲得科技進步獎勵。

八十年代,遵照國家的要求和省、市經濟主管部門統一部署,大力開展行業熱平衡、水平衡、電平衡、物料平衡的推廣培訓活動,以推動企業資源利用水平、技術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水平的提高,我作為其中的培訓教員留下了深刻記憶。

冶化系統職工貢獻的工業總產值曾經占全市三分之一,市直冶化職工創造的利稅達市級利稅的四分之一。當時的市長說他口袋里有4塊錢就有冶化的1塊。

【歷史現場】

一塊煤的產業鏈條到底有多長?在今天,專家給出一筆賬:從煤到電力增值2倍,到甲醇增值4倍,到醋酸增值10倍,到醋酸酯等最高可增值80倍。近年來,棗莊市加快煤化工產業新舊動能轉換,不斷拉長產業鏈條,提升價值鏈,著力打造全國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基地,棗莊煤化工正向千億級產業邁進。

新的發展離不開往昔打下的基礎。棗莊市“六五”計劃制訂時,就有要發展煤的深加工,衍生拓展煤炭產業鏈的規劃、設想。如今,煤化工產業做大做強的夢想在棗莊逐步實現,作為見證棗莊煤化工行業發展并為之奮斗的一位化工人,崔焦山感到由衷欣慰。


學習經濟新業態

努力探索新路子

【口述內容】

崔焦山:隨著由計劃經濟向有計劃的市場經濟和市場經濟轉變的一系列變化,針對企業面臨著變革中發生的變化,為應對企業的困境,我和冶化企業的同事們,一方面積極學習經濟新業態,另一方面積極探索企業爭生存求發展的路子。經多方努力,先后成立了兩個有限公司:化工公司,將市北部的國有企業電石廠與市南部的集體企業化工廠組合在一起,這樣可以解決電石市場萎縮問題,同時化工廠出口產品所需電石原料由外部市場價變為企業內部生產成本價,使電石廠供應化工廠的電石原料價位大大降低,減輕了企業的負擔,維系了兩廠的生產;鐵合金公司,使瀕臨停產的棗莊煉鐵廠生產富錳渣,向鐵合金廠提供生產錳鐵的原料,這樣一來市鐵合金廠除生產供寶山鋼鐵公司的硅鐵外,又得到了生產錳鐵所需的可靠的原料供應,延續并提高了企業的生存能力。

?

?

1996年8月30日,棗莊市信息工程咨詢院專家委員會成立大會現場


1993年,我到市計委工作時,市場經濟和基本建設趨緩的狀況,給我提供了更多的學習和探討的機會,進行了多方面多層次的學習調研,不斷提高適應新的經濟業態的能力。在努力完成計劃部門擔當的職責同時,積極爭取省計委的關懷、支持、幫助,為全市經濟爭取了大量資金。同時,努力提高市計委的工作技術水平,改善工作環境、辦公條件,獲得一定成果。其間,應需求、抓機遇、靠政策、拓領域,成立了棗莊基本建設投資公司、棗莊市信息工程咨詢院和棗莊市地方鐵路管理局三個縣級事業單位。

面對棗莊輸變電能力對經濟發展的制約局面,經過多方多次匯報爭取,獲得了省計委批準我市設立電力基金的政策。學習兄弟地市的經驗和做法,報請市政府批準成立市基本建設投資公司,利用時段電價差別,遵照國家的行業區別電價政策,在不長時間內為支持電力部門數座輸變站的建設和老輸變站的改造提供了有力的資金幫助。為支持被譽為魯南明珠的十里泉發電廠擴大發電裝機容量,提高裝機技術水平,報請市領導批準,基建投資公司積極參與山東國際電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的組建,我以法人代表成為五位發起人之一。并籌措資金入股2000萬元,使市級的有限資本搭上國家資本的列車,提升了檔次。此后在幾年的山國電董事成員的崗位上,通過董事會議努力爭取股紅分配,到離職計委前已收回投資,并保持原始股份。投資公司白手起家,從上無片瓦、下無立錐、手無分文,到擁有億元以上的優良有效資本,僅現金存量達億元以上,并且無一筆呆、壞、欠賬。

隨著國家投融資政策的改革推進,市級計委獲得了一定規模的投資批辦權限,但仍需按基本建設的項目批建程序辦理,市級批辦項目必須經相應的工程咨詢評定,方能通過上級計委的備案。為此,成立了棗莊市信息工程咨詢院,聘請市內各領域的專家和資深工程技術人員,組成咨詢專家庫,根據工程項目的需要,隨機組成相應的專家咨詢組,開展項目的科學性、經濟性、可行性咨詢評價,大大加速了投資項目的批建進程,提高了市固定資產投資水平,從而促進了經濟增長幅度,同時,也為市批項目節約了投資資金。

棗臨鐵路是我市推動多年的項目,在原有地鐵工作班子的基礎上,市里批準了市計委關于成立地方鐵路管理局的請示報告,從而棗臨鐵路項目有了專門的工作部門,有力推動了棗臨鐵路的發展進程。其間,與棗莊國鐵建立了工作與社會服務的協作關系,為市里十幾處儲運站統籌、協調、發揮綜合效益打下基礎。

2001年,我到市人大工作,主要職責是審議全市當年國民經濟與社會事業的計劃執行情況和下一年度的計劃,市政府本級年度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新的一年的預算計劃,上年的財政決算,并呈請常委會和人民代表大會批準報告。根據市委總體部署,組織一系列監督視察活動,并就發現的問題和有關事項向市政府及有關部門提出意見和建議,比如針對改制市直企業干部職工的安排問題,各學科研究所的工程技術人員的生活安置問題,各工業局辦學校的歸并和師資作用發揮問題等。在任職期間,曾多次受省人大財經委邀請參與立法和調研活動。遵照市委的要求,財經委依照法律規定,通過民主決策,通過了用地方財政為新城建設所需國家建設貸款做擔保的決議,疏通了建設貸款的渠道,這一做法也被兄弟地市學習效仿。

市委市政府提出“工業強市、產業興市”戰略,遵循經濟發展規律,承續并大大拓展了長期以來棗莊經濟發展的路子,順應棗莊人心,符合棗莊實際,調動了全市人民先把經濟搞上去的積極性,上下同心,持之以恒,棗莊振興,指日可待!

?

1989年,崔焦山(前排右一)出席山東國際電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相關會議


【歷史現場】

已逾古稀之年的崔焦山仍心系棗莊經濟,心系棗莊工業發展,心系棗莊煤化工業。訪談結束時,他說,很高興能有機會為棗莊的振興搖旗吶喊、擊鼓助陣。



采集時間:2021年9月11日

采訪地點:中共棗莊市委黨史研究院三樓會議室

采? 集 人:中共棗莊市委黨史研究院





研究成果
棗莊黨史
棗莊史志
電話:0632-8685016
地址:山東省棗莊市光明大道262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632) 8685016
E-mail:zaozhuang@dfz.cn
備案證編號:魯ICP備14011134號
備案信息查詢:https://beian.miit.gov.cn/#/Integrated/index
微信公眾號
Copyright@2022 版權所有: 棗莊黨史史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