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介紹】
趙峰,1967年出生,1986年參加工作,中共黨員,黨的十八大代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棗莊學院教授,山東魯南機床有限公司原副總工程師。曾榮獲棗莊市技術能手、山東省職工經濟技術創新十佳能手、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山東省首席技師、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機械工業職工經濟技術創新優秀個人、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全國技術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訪談背景】
棗莊有機床廠752家,從事機床行業的有五六萬人,規模和產值占棗莊工業經濟的30%以上。在全國中小機床產量上,棗莊機床占了80%。放眼棗莊滕州,以魯南機床為龍頭的“中國中小機床之都”熠熠生輝,棗莊機床正以優質制造、數字賦能,鍛造著制造業的錚錚鐵骨,踐行著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光榮與夢想。
趙峰一家三代都在魯南機床廠工作。他從一個會畫圖的工人成為一個會開機床的工程師,從一個會修機床的技術權威成為一個跨研發、制造、維修領域的復合型人才,一個全國機械行業的杰出代表。他成長的歷程,濃縮了魯南機床近半個世紀不平凡的歷史。
更可貴的是,他還把制造業的希望留給未來,為機床產業培養山東省首席技師4人、山東省機械行業首席技師2人、棗莊市首席技師6人、高級技師101人、技師144人。
機床廠長大的孩子愛上機床
維修進口設備,一舉成名

【口述內容】
趙峰:我出生在滕州,小時候隨著父親一起去煙臺。之后父親又回到滕州,進入了當時的魯南機床廠。我是在魯機廠長大的,后來進技校學習。1986年畢業之后,因為對機床廠和棗莊工業的這種向往和憧憬,選擇了和父親一樣的單位,到機床廠當一名維修工。當時自以為在學校學到了一些東西,到了廠里以后才感覺學得太少了,許多東西都需要重新再來,所以我利用三年時間自學了計算機,又學了一些數控機床的知識。
上世紀90年代,制造業加工水平需要提升,魯南機床廠更新設備,所以選派一些技術好的人員到國外參加數控機床方面的培訓,我被選中,感到很幸運,說明我平時的專業能力得到了廠領導和工人師傅的認可。
我去的是保加利亞,他們當時有一個專門研究數控機床的技術基地,還是很先進的。在國外,我沒有心思去欣賞異國他鄉的風光,就是專心致志地去研究自己的技術,不斷地跟一些工程師、專家進行深度交流以獲取第一手的知識。
在國外學習,困難還是挺多的。首先是語言上的困難,我們又不懂保加利亞語,和他們交流起來,就是手勢加英文,本來很簡單的問題要溝通好幾次,這就是非常大的一個障礙。后來我們請了一個翻譯,翻譯也是專家,情況就好很多。在保加利亞學習的時候,我堅持做筆記,記了一個很厚的筆記本,在維修機床方面確實給了我很大的幫助,遇到困難的時候,我經常去翻筆記。想要去攻克一些問題、攻克一些技術的話,沒有這些基礎的保障是很難做到的,所以同事也說你這個東西從哪來的,我覺得經驗是在平時工作中一點一滴地積累下來的。
在保加利亞學習完之后,我們從保加利亞引進了兩臺價值300萬元的臥式加工中心設備。機器到廠后,在安裝調試過程中,數控系統卻出現了故障。當時,負責安裝調試的外國專家們查遍了整個系統都沒能排除故障,后來又從北京、天津等地調來他們在華的專家,仍未能找到解決的辦法。馬上到了安裝期限,外國專家很無奈。我因為出國學習技術和外國專家建立了一定的友誼,他們對我也不隱瞞,直接告訴我機床的數控系統有問題。我看他們比較著急的樣子就提出來說,看看我能不能幫助解決。外國專家也是比較懷疑,也不相信我能解決什么問題。用我們的話來說,他們可能就是想死馬當活馬醫。
接過任務后,我反復閱讀說明書和圖紙,抓住問題的關鍵環節,用篩選法、模糊邏輯判斷法,分塊查詢,反復排除,終于在密如發絲的線路中,發現一個像棋子般大小的電氣元件斷裂沒有信號輸出。毛病找到了,故障很快被排除。大家非常高興,那些外國專家就拋出手中的扳子歡呼起來。有一個專家顧不上摘掉沾滿油漬的手套跟我緊緊擁抱,還希望能夠到我家去做客,因為他有點好奇,想看看這個年輕小伙子的家庭情況。
經有關部門同意,我邀請他到我家做客。我后來才知道他到我家做客的目的是想邀請我到國外工作。因為他知道我能幫他解決問題,他們的設備在中國還很多。雖然我沒有接受他的邀請,但和他成了朋友,他把技術專長、維修方法都毫無保留教給了我,之后在數控機床技術方面,我也得到了他的一些幫助,收獲很大。

1990年趙峰(左一)和外國友人在廠房
【歷史現場】
1986年6月,從技校畢業的趙峰懷著滿腔的工作熱情走進了魯南機床廠的大門。沒過多久,發生在廠里的一件事深深地印在他的腦海里。1987年,廠里一臺德國數控鏜銑加工中心出現了故障,國內修不了,只有花每小時2000元的費用請德國專家過來維修。一次維修就被外國人拿走2萬多人民幣,那時,機床廠工人辛辛苦苦干一年還領不到500元。趙峰十分心疼,并試著向專家請教維修方法。外國專家聳聳肩,不屑一顧,意思就是說“無可奉告,就算告訴你,你也不懂”。
這件事深深刺痛了年輕的趙峰,強烈的責任感使他暗下決心:一定要用最短的時間掌握最先進的維修技術。從此,趙峰一門心思鉆研機床。他自己到市場上買來一些電子元件,動手做試驗,來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使一些無法理解的問題迎刃而解。有時為了一條理論,常常苦學到深夜,忘記吃飯和睡覺,家人一覺醒來,發現他還在學習,便勸他休息,他說:“還有一點就完,你們睡吧。”誰知這一干就會天色大亮。他虛心請教,向20多名師傅學習,博采眾長,很快成為調試、操作、維修機床的一把好手,博得了全廠“技術能手”的美名。
苦戰四十五天 解決導軌磨床電器控制問題
成功研制第六代油泵油嘴微孔專用機床

【口述內容】
趙峰:我的第一個技術創新是對德國導軌磨床的改造。這個德國導軌磨床當時在國際上是很先進的,但是到了國內就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常常是干半天休半天,生產效率非常低。通過仔細檢查,我發現德國導軌磨床電器控制用的是東德生產的一個大型的PC可編程控制器,問題可能就出在PC可編程控制器上。但要想改造卻很難。憑著一股倔勁,白天在現場研究設備接口,晚上伏案畫圖,每天都干到深夜。為趕工期,我連續半個月沒回家,困了就在桌子上打個盹,醒了就用濕毛巾擦把臉。在設備上爬上爬下累得腳下發軟,一次一不小心從設備上踏空摔了下來,胳膊和腿摔得鮮血直流。經過45天的苦戰,我們提前完成了導軌磨床技術改造,并一次試車成功。
改造中,我發明了一種叫鍵掃式的操作站控制技術,解決了機床熱穩定差的故障,并形成一整套成熟的、先進的導軌磨床電氣控制系統。此舉為我們公司節約了61萬元資金,救活了價值400萬元的進口設備,而且徹底解決了這種機床“水土不服”的毛病。更重要的是,這些設備屬于當時機床制造企業成批引進的設備,全國曾在“九五”技改期間引進一大批,而且都有相同的故障,大部分企業的設備因此早就“趴窩”了,我們的這一技術創新,在這些企業內得到了推廣,惠及了兄弟廠家。后來,該技術被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省科技廳等四單位聯合評為“山東省十佳”創新成果獎,被全國總工會和中國工業聯合會評為優秀成果獎。
2005年,為解決汽車噴油嘴污染排放問題,公司把研制第六代油泵油嘴微孔專用機床的任務交給了我。當時的大卡車或者中巴車污染大,國內有一種技術叫高壓供油技術,卡車里面電火花噴油嘴需要縮小口徑,由原來的0.25毫米要縮小到0.15毫米,別看就減少了這么一點,但是要徹底地更換加工工藝,包括設備都要進行更換,之前用機械鉆來打噴孔是完全不能使用的。微小孔和深孔鉆削一直是極具挑戰性的加工難題,在國內機械加工領域中處于空白。
剛接手這個項目,殘酷的現實就給我當頭一棒。這種設備主要用于加工特殊材料,之前國內沒有廠家能夠生產出電火花加工單元,而國外廠家擁有技術優勢,一個小小的加工單元開價40萬元。我們想讓這家公司共享技術,可任由怎么做工作,對方就是不愿意。既然不給,我們就自己搞!我買來了技術書籍、訂閱了專業刊物,拼命學習,并深入車間試驗、改進。記得期間我曾發高燒40度、得了急性腸胃炎,都沒有退下來。花了3個月,我和同事研制出了技術領先世界的電火花加工單元,成本只有幾千元,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填補國內空白。召開產品發布會時,國內的一些廠家都說我們創造了奇跡,因為有廠家在俄羅斯請了30個專家研究電火花噴油嘴,研究了3年,投入的資金達到2000多萬元,都沒有成功,結果我們中國人自己研發獲得了成功。后來,有廠家一次性購買了20臺我們的這種產品,創造了2個億的產值,我們感到非常的驕傲,因為我們為企業創造了豐厚的利潤。這可以說是我成就感最大的一個發明。
這些年我做出了一些成績,廠里面有些人就說了,我是魯機的徐志超、魯機的高鳳林。其實,徐志超和高鳳林是我的偶像,我應該向他們學習,他們也是技術工人出身,解決了許多大問題,在國內非常有名。特別是徐志超,是我久仰的一位專家。我以他們的事跡為榜樣,然后按照他們的一些辦法和思路來解決我們工作中的問題,通過這種學習不斷完善自己。
我曾有很多次機會可以離開魯機廠,包括我之前說的保加利亞的專家想聘請我,當時有很多這種外聘的機會,我都拒絕了。1993年,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參加了國家公務員招聘考試,考上了滕州監獄的獄警。當時可以走也可以不走,因為我對企業有一定的感情,再加上領導一再挽留,我還是留在了魯機廠。后來其他一些企業知道我的名氣之后也拿高薪來挖我,我也沒去。那個時候南方的許多企業來北方挖人才,原來我們的工資只有1000多塊錢,南方的企業就用月薪1萬元來聘請你,這確實是非常大的誘惑,說實話內心十分掙扎。但是我還是想留在家鄉,畢竟我的父母就在這個企業,家庭就在這個企業,所以我還是想為這個企業做出努力和奉獻。

趙峰父親

趙峰母親(前排右二)
【歷史現場】
2004年2月,魯南機床有限公司新進的瑞士高精密磨齒機出了故障。經查,故障出在一個激勵模塊上,更換香煙盒一樣大小的模塊要花3000美元,折合人民幣2萬多,且需要一個月才能運來。憑著節約創效的主人翁精神,趙峰硬是在12平方厘米電路板的正反兩面,查找小得像芝麻粒一樣的200多個焊點,仔細觀察各種不足5毫米長、密密麻麻排列著的電子元件。雖然有著較扎實的電氣基礎,但幾乎每個點、每條線都要用萬用表測試,通常量十幾個元件才能試通一條路徑。通過認真地模擬勾畫,分辨細如發絲的線路,再一筆筆地繪制成圖,他連續干了幾個小時,直到把故障排除。
多年來,趙峰運用自創的“模糊邏輯維修法”解決了英國雷尼紹測量機、美國光動激光干涉儀、德國龍門導軌磨床等設備的幾十項技術難題,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他解開了RZ-500瑞士磨齒機伺服模塊技術秘密,為企業節約大量的維修資金;通過對保加利亞加工中心光柵測量系統的改造,使該機床加工主軸箱精度達到0.005毫米。
從一名普通的工人成長為全國勞動模范,趙峰一直鐘愛著自己的崗位。他放棄了成為國家公務員的機會,婉拒了一個個外地、外資企業的高薪聘請,而是選擇在魯南機床公司當一名普通勞動者。
智能制造事關國家命脈
坦言要為棗莊高端制造業培養人才

【口述內容】
趙峰:魯機廠的發展是靠老一輩“魯機人”打拼出來的,他們頑強拼搏,創新改革,凝聚成鮮明的“魯機精神”,這是幾代人形成的一種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我對魯機廠的感情很深,父親的言傳身教也感染了我,就是對這個企業的熱愛,真的是以廠為家。不論是我父親那一代,還是我這一代,現在我的子女也在魯南機床有限公司工作,就是說一家三代人都在這。
棗莊這片沃土,蓬勃發展的工業,需要人才,需要人去拼搏。如果大家都為了自己的利益,丟棄技術這方面的一些東西,會感覺到非常遺憾。我當時如果離開“魯機”,一時可能有些利益,后期的發展有可能受到很大的影響。現在,我能為咱們本地企業做出一些貢獻,解決企業方面技術難題,為本地的制造業發展貢獻自己的技術,我感覺到非常有成就感。
比如說,以魯南機床廠為龍頭,咱們創建了全國中小機床制造之都。棗莊生產的機床占全國中小機床80%的產量,占有率非常高,從東北三省一直到南方的廣州,許多城市的機床市場都有滕州機床的銷售點。棗莊從事機床行業人員也達到了五六萬人,廠家多達752家,規模和產量在棗莊市的產業貢獻率方面也達到了30%以上,這讓人驕傲和自豪。
機械這個行業包括機床,工作確實比較辛苦,而且投入資金較大,成本比較高,利潤比較低,所以現在年輕人不樂意去做。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更想走進互聯網、金融這些行業,愿意做實業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咱們在機床裝配加工,包括技術維修方面的人員十分匱乏,有一定的危機,所以我有個想法就是能夠走進校園,培養咱們新一代的學生,或者是組建團隊,把自己所學的一些知識傳授給他們,為棗莊高端制造業的發展培養一些人才。
制造業是咱們國家的命脈,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所以我呼吁從國家層面上,從政府層面上,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大力發展制造業,培養制造業人才。同時要提高制造業工人的地位,不光是待遇,社會地位也要提高,這樣才會有更多的人去參與到制造業的生產過程中。
我國當前提出了國家戰略“中國制造2025”,也就是說制造業已經上升到國家安全保障層面。現在大家都知道人工智能的發展、大數據的應用,特別是在國防、軍事、航空、航天這些的應用非常之多。如果能將人工智能運用到咱們的機床行業或者機械行業,就可以上升為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會增強咱們的國防力量,支撐咱們的高端制造業的水平,不會被國外拉得很遠。如果現在不提,將來再提,恐怕就跟不上整個國際社會發展的步調了,就會落伍。所以我覺得“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非常及時,我們應該大力去發展、去落實,努力去攻克這方面的一些技術難題,為智能制造做貢獻。
現在隨著咱們國家工業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年的發展,咱們的制造水平越來越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有一些機床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然而在一些基礎方面和配套方面還落后于國外。機床工業不僅僅只涉及到機床生產廠家,還需要許多配套的廠家,這些廠家要聯合進行攻關,解決一些共性問題,才能使整個產業的技術得到提高。
今年以來,棗莊市委市政府提出“工業強市、產業興市”戰略。我覺得這個戰略確實符合咱們棗莊目前的發展需要。對一個國家來說,強不強大體現在工業的發展上。只有工業發展起來后,社會價值才能得到快速增加,社會財富才能積累。所以人民的腰包鼓不鼓,人民生活水平高不高,重點看工業。工業興國家興,工業強國家強,這是一個明顯的標志。在我理解,農業生產是第一大產業,是咱們生活衣食出行的保障。那么工業的興起就是國富民強的保障。所以棗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工業強市、產業興市”的動員令,確實讓我們歡欣鼓舞。

【歷史現場】
2012年,趙峰當選為黨的十八大代表。2020年,趙峰又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那是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會的第一次會議,習近平總書記接見山東代表團,他和藹地和我們一起拍照,握手交流,而且我還向總書記匯報說,我是來自于棗莊,鐵道游擊隊的故鄉,他說很好。我能夠見到總書記,能夠向他匯報,感到非常榮幸,同時從總書記的眼光里也看得出他對我們代表工作的肯定。”會議期間,趙峰認真審議各項決議議案,他關于提高制造業工人地位的提案也得到與會代表的積極響應。趙峰說:“我很榮幸能夠把我們制造業工人的呼聲,通過各種形式表達出來,共同為國家制造業的發展出一份力。”
“機床行業是一個需要長跑的行業,要遠離抱怨和浮躁,在寂寞中堅持做細致的工作。”訪談中,趙峰吐露的心聲真切感人:“作為一名普通黨員,落實黨的宗旨最好的方式就是立足崗位,把工作當作事業。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魯南機床能夠振興,機床行業能夠真正成為地方經濟的脊梁,我要為之奮斗下去!”
采集時間:2021年9月15日
采訪地點:山東魯南機床有限公司
采 集 人:中共棗莊市委黨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