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
劉慎省,1953年1月生,棗莊市臺兒莊區人,中共黨員。1973年參加工作,先后任臺兒莊區棉花加工廠廠長、臺兒莊區供銷社副主任、臺兒莊區水泥廠廠長、臺兒莊區政府區長助理兼經貿委主任、棗莊市建材總會副會長、棗莊市建材工業辦公室主任、棗莊市經貿委調研員。曾被授予“棗莊市勞動模范”“山東省勞動模范”稱號。1995年被評為棗莊市優秀企業家。
?
【訪談背景】
棗莊境內石灰石、煤炭、石膏資源豐富,水運、公路、鐵路交通便捷。優勢疊加,促進了棗莊資源型產業的快速發展,尤其是棗莊的水泥行業,更是聲名遠播,棗莊也因此在山東乃至全國享有“水泥第一市”的美譽。高峰時期,棗莊全市的水泥產量曾達到每年3000多萬噸,為地方經濟發展和國家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北京西站、外交部大廈、上海虹橋機場、上海萬人體育場、江陰大橋等地標性工程均有“棗莊水泥”的堅實打造,國家南水北調、京滬高速鐵路等超級工程同樣少不了“棗莊水泥”的卓越貢獻。今天的棗莊水泥,在新科技的催生下,已經以旋窯水泥為主,日產熟料達9萬噸,正源源不斷地支持著新時期各地各項基本建設。
臺兒莊水泥廠原廠長劉慎省深耕水泥行業30余載,被譽為棗莊水泥行業的領軍人物之一。在他看來,“棗莊水泥”堅如磐石的市場主體地位的背后,是永無止境的科技創新。
?
從棉花廠廠長到水泥廠廠長
善于學習,干一行專一行
?
【口述內容】
??? 
劉慎?。何沂亲詈笠粚霉まr兵大學生,曾經在山東農業機械化學院讀電氣化專業。學校在淄博市張店區,后來學校改名叫山東工程學院,也就是現在山東理工大學的前身之一。上大學前,我在臺兒莊區水利局工作,局里有一個工農兵大學生名額。因為我讀過高中,文化成績比較好,工作表現也比較優秀,所以局里就推薦我去上大學。
大學畢業后我回到水利局。后來棗莊市建工業學校,因為我在大學的學習成績比較好,既是模范團員又是三好學生,所以又把我調到工業學校,在那里我教了3年的中專。工業學校的首屆畢業生離校后,我又回到臺兒莊區水利局工作。那個時候,臺兒莊區正在發展棉花加工企業,搞棉花加工,又派我去籌建棉花加工廠,我在棉花加工廠從生產科科長一直干到廠長。
那時候的棉花加工是粗加工,就是把棉花的籽棉加工成皮棉,再送到棗莊第一棉紡織廠、第二棉紡織廠以及青島的國棉一廠、國棉八廠進行精加工。臺兒莊區棉花加工廠的棉花原料品質很高,很受歡迎,廠子效益很好,當時整個棗莊市只有2家山東省優秀企業,一個是棗莊橡膠廠,另一個就是我們棉花加工廠。因為我在棉花加工廠干得很好,又當上供銷社副主任兼棉花加工廠廠長,后來又干供銷社主任。

1984年,劉慎省在臺兒莊供銷社工作

1995年,劉慎省在臺兒莊水泥廠工作
1989年,我被調到臺兒莊水泥廠當廠長。整個棗莊也沒有幾家水泥廠,基本上都是小立窯,產量低,生產技術落后,生產水泥的標號低,只能生產“325”水泥。當然,那時候水泥用量也少,因為整個基建市場規模都小。當時臺兒莊水泥廠有2條年產44000噸的生產線,生產基本靠人工,原材物料得靠太陽曬,曬完以后通過地排車用人工喂料。那時候企業連鏟車都沒有,所以產能很低,燒出來的水泥質量也很差。燒窯還經常發生事故,容易把人燒傷。但既然來了,我就要干好。怎么干呢?得學習先進的經驗。我把廠里的所有干部都集中起來,和我們的書記、副廠長,負責技術的化驗室主任、車間主任,我們十五六個人找了兩輛面包車,大年初六就出去向全省管理好的水泥企業學習。我們去了博山水泥廠,當時博山水泥廠搞了個規范化工作法,15分鐘、25分鐘為一個工作段,然后把8個小時分成若干個工作段,反復地這樣去做。一個工作段去檢查設備,一個工作段去打掃衛生,一個工作段搞好記錄……每個工作段都有各自職責,職工按規定操作。企業管理得很有條理,我們就學習他們的管理方法。我們還學了他們的“暗火操作”法,料層要厚,“暗火操作”很少有污染,燒出來的熟料好,還不粘邊,煤耗也能降下來。
后來我們又到淄川水泥廠、張店水泥廠和煙臺的諸由水泥廠去學習,特別是諸由水泥廠的管理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諸由水泥廠是1個車間就是1個生產科,它一共6個車間,叫6個生產科,那時他們是全國有名的,他們管理現代化水平很高,職工的福利待遇也很好,上下班都騎摩托車,我們都很羨慕。我們回來以后,就以車間為核算單位,嚴格進行考核,按質量、產量兌現考核,一下子企業的管理水平規范了。特別是學習、采用了“暗火操作”法,廠子的效益上了一個大臺階。從那個時候開始,臺兒莊水泥廠才算走上了發展的新臺階。
?
【歷史現場】
到臨淄水泥廠和濰坊水泥廠等水泥企業學習的時候,劉慎省安排自己廠里的化驗室主任帶著好多塑料袋子、牛皮紙袋子,取生料和熟料樣品帶回去做分析化驗,兄弟廠也不介意。回廠后,他們再通過摸索、實踐,終于找到了“暗火操作”工作法的竅門。
由棉花加工廠廠長調到水泥廠當廠長,棉花、水泥完全是兩個不同的行業,但劉慎省仍然干得有聲有色。為什么?20世紀80年代,棗莊工業起步都面臨著人才緊缺的問題,各區各部門或著力自己培養或對外引進。特殊的歷史時期,“工農兵大學生”成了一些年輕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單一選擇。這些能夠跨進大學校門的年輕人,一旦獲得組織推薦,他們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畢業后大都回到了原單位,他們一方面會帶著情感努力工作,另一方面能夠把所學與本單位實際相結合,善于學習,敢于摔打,在反復實踐中提高本領。
?
憑借交通優勢,輻射長江兩岸
靠著過硬質量,成為免檢產品
?
【口述內容】

劉慎?。浩髽I管理規范化以后,從1989年到1993年,我用了4年時間對臺兒莊水泥廠抓擴建、抓發展、抓改造。我把2條年產44000噸的生產線改成2條年產88000噸的生產線。然后在西廠老廠又上了4條立窯生產線,在東廠又上了3條立窯生產線,大幅度地提高了產能。
1987年,魯南水泥廠開始上2條日產2000噸的旋窯生產線,那是全國最先進的,也是反反復復經過了好幾年的調試、生產,最后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才達產達標,那是旋窯水泥的全國典型。我們開始學魯南水泥廠,1995年也上了一條旋窯生產線。
棗莊市水泥產業成規模地起步是20世紀80年代,發展于90年代。那時候我們的市委書記到臺兒莊水泥廠開現場會,就要求各區(市)要學臺兒莊上水泥項目。那時候是立窯水泥大發展的階段,棗莊的榴園水泥、市中水泥都是那個時候發展起來的,還有山亭水泥、孟莊水泥都是比較有名的。到2005年,棗莊全市10萬噸產能的立窯水泥生產線有260多條,水泥產量也達到最高峰,年產在3300多萬噸。那個時候魯南有兩條旋窯生產線,我們臺兒莊有30萬噸的小旋窯生產線,再加上這260多條立窯生產線,整個棗莊的水泥產能占全省1/4,占全國1/40。所以那個時候我們棗莊叫做“水泥大市”,為什么是“水泥大市”?占比量太大。哪個鄉鎮哪個區(市)要有一個水泥廠,就能解決一部分財政“吃飯”問題。
那時候長江兩岸的泰興、如皋以及華西、張家港、上海的浦東開發區都需要臺兒莊生產的水泥。我們跟華西村結下一個良好的合作關系,因為我們水泥廠既要建立窯又要建旋窯,擴展非???,但缺少資金。我們就和華西村達成一個合作協議,就是我們供給他們水泥,他們給我們提供資金,然后我們把資金分期還給他們。
臺兒莊牌水泥的名氣是很響的,在長江兩岸,包括上海都是免檢產品。那時候臺兒莊經濟確確實實就是靠水泥。我們最高的時候,好像是1993年,企業交稅3000萬元,在全市交稅也是前幾名。應該說那個時候的水泥廠為臺兒莊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也以一份實實在在的力量支持了長江兩岸經濟帶的發展。
臺兒莊水泥能夠輻射到長江兩岸地區,得益于京杭大運河黃金水道。因為水運成本較低,載重量大,適合大宗貨物運輸。像江蘇、上海到處都通水路,他們的企業都有自己的小港口、小碼頭,像張家港到處都是碼頭,水路比較暢通。另外棗莊的優勢就是石灰石資源比較豐富,加上我們水泥的產能這么大,自然輻射的范圍也就比較廣。
1994年至1995年間,棗莊還往國外出口了大批的水泥,大部分出口到一些歐洲國家和非洲國家。應該說水泥產業是棗莊市的一個支柱產業,為棗莊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
【歷史現場】
劉慎省在臺兒莊區水泥廠當廠長的時候,連續3年從棗莊聯合大學共招了300多名大學生。當時的棗莊聯合大學跟上?;W院、山東建材學院聯合辦學,開設的專業大都是硅酸鹽專業、化工專業,培養的學生都從事水泥行業,人才培養與地方經濟發展配套。訪談中,劉慎省介紹說,棗莊大大小小的水泥廠為全國培養了大批水泥方面的人才,比如中國建材公司許多領導都是從魯南水泥廠走出去的。現在,四川、貴州、云南、內蒙古、新疆、湖南、湖北、江蘇等地一些搞水泥專業技術的人才,也都是棗莊水泥產業發展時期培養出來的。
從水泥大市到水泥強市
“棗莊水泥”成為棗莊最有質感的一張名片
?
【口述內容】

劉慎?。簭?000年開始,棗莊水泥進入提升階段,為什么說這個時候是提升階段?因為2000年以后棗莊的立窯發展到了頂峰。我那時候在市建材局工作,寫了不少文章,就是講水泥如何提升改造的,如何發展旋窯的。2004年,我任正縣級調研員,市委安排我去煙臺供電局建的東源水泥廠當總經理。
那時我們棗莊的榴園水泥、申豐水泥、沃豐水泥都已經打出了品牌。2005年以后,我們就開始淘汰立窯。從小的先逐步淘汰,從不足10萬噸產能的開始,淘汰小磨、淘汰小窯,提升改造。到了2012年,全市260條立窯生產線全部拆除,徹底淘汰立窯生產線。當然,政府對拆除立窯也有補貼,從省政府到市政府都下了文件,一條生產線補貼10萬元到15萬元,具體多少都有規定。市經信委專門給企業下達拆除任務,專門安排補貼,予以政策性的指導。
淘汰落后的產能是工業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發展工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創新。否則的話,你永遠是落后的,終有一天會被淘汰。
目前,棗莊全市有10條日產5000噸的旋窯生產線,1條日產3000噸的旋窯生產線,9條日產2500噸的生產線,日產熟料達9萬噸。棗莊已經從一個水泥大市變成一個水泥強市了。為什么說是水泥強市?原來是大而不強,現在的生產線都比較先進,效益也高了。原來是什么概念?雖然產量也不小,但稅收、利潤沒有多少。但是2018年以后,這些水泥廠的年產值高達130億元以上,年利稅超過60億元,對棗莊的經濟發展貢獻不可同日而語,所以我說我們棗莊已經變成水泥強市。
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水泥企業的發展,我覺得還得走科技這條路,還得走提升改造這條路。像2500噸以下的小旋窯都應該淘汰,都得上5000噸,或者5000噸以上的。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像原來立窯水泥,對熟料耗電,國家標準是90度,旋窯的標準是55度、60度?,F在的企業達到多少了?你看咱們棗莊創新山水水泥有限公司,耗電不超過50度,魯南水泥公司也就在55度以內,其它旋窯企業在55度左右。原來立窯的煤耗是175公斤,有的甚至達到200公斤,現在的煤耗不到100公斤。煤耗、電耗大大降低,成本大大降低,效益就高了。在環保方面可以說變化更大。以前水泥廠周圍的莊稼收的時候碰一下都是灰,周邊的老百姓連衣服都不能曬,現在叫超低排放。什么叫超低排放?以我們棗莊創新山水水泥有限公司為例,國家的標準粉塵濃度排放是20毫克,創新水泥的粉塵濃度排放低于10毫克,遠遠低于國家的標準。以前立窯生產的時候你根本就沒法測量,到處烏煙瘴氣,它的氮氧化物國家的標準是200毫克?,F在創新水泥是小于100毫克,環保標準全上來了。職工的工作環境也改變了,水泥企業都是花園式工廠。
?
【歷史現場】
進入新時代,棗莊水泥行業深入踐行“兩山”理念,持續發力綠色礦山、綠色工廠建設,積極布局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固體廢物、污染土等新興產業。同時,按照棗莊市《關于實施智能化技術改造“雙千”工程的意見》,棗莊45家水泥企業計劃投入13.85億元實施技術升級改造項目,積極打造智能化生產線,推動棗莊水泥產業創新轉型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棗莊水泥”新名片。
?
心系棗莊水泥產業
建言對石灰石資源要節約化開采
?
【口述內容】

?
?
劉慎?。阂粋€人一生要實干,要誠實守信,不要把錢看得太重。我現在還是考慮要多干點實事,對社會作點貢獻。我2012年退休,退休后給徐州龍山水泥集團公司當總顧問,我從來不要他們一分錢。我每周都去龍山,跟他們一起研究、切磋水泥行業的創新,也幫著出謀劃策管理管理,龍山水泥的副總、化驗室主任,包括電力、機械、搞擴建的人都是我推薦的。
我覺得,水泥企業的發展必須要提升管理基礎,加強人才的培養,人才當然是關鍵,管理也是關鍵,這個是基礎。俗話說,兵強強一個,將強強一窩,將也強,兵也強。企業在外部要有活力,市場要搞活。市場搞活靠什么?靠產品質量。產品質量怎么提高?還得靠領導班子,靠企業管理。得質量者得市場,不得質量者就把市場丟掉了,企業就是這樣。管理靠什么?就是靠領導班子,靠職工隊伍。領導班子最為關鍵,有個好班子,帶個好隊伍。我始終堅持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帶頭去實干,起模范帶頭作用。我始終講班子要有凝聚力,職工要有向心力。班子有凝聚力了,職工才有向心力,才能形成合力。后來我們招引了大批的技術人才,特別上旋窯的時候。企業管理的體制機制活,管理手段強,這個企業才能發展得好。其次就是提升改造,走科學技術的路子。我覺得我們棗莊的水泥企業要堅持走創新改造這個路,要變得更強,要為棗莊的經濟發展作更大的貢獻。
棗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就是自然的優勢、黃金水道的優勢、地理位置的優勢,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資源的優勢,棗莊市的石灰石資源要為棗莊的水泥企業作貢獻,為棗莊的經濟作貢獻。我建議市委、市政府不僅要抓好棗莊水泥的發展,而且要管好我們的石灰石資源,要集中節約化開采,要高標準集約化開采,加強管理,把該收的稅收收上來,減少污染,提高開采標準,使資源變成棗莊的財富。
?
【歷史現場】
2012年劉慎省退休后一直心系棗莊的建材企業,有時幫著他們做一些規劃,協助這些企業走技術進步之路。正如劉慎省自己所言,他這一生都和水泥行業息息相關,棗莊全市水泥行業,哪個廠管到什么水平,哪個廠管得怎么樣,哪個廠的產品質量怎么樣,它們的工藝怎么樣,他都了如指掌,因為他始終沒離開這個行業。
大河奔流不息,歷史滾滾向前。以劉慎省為代表的棗莊建材人始終兢兢業業、拼搏奮進,譜寫了棗莊水泥行業的一段光榮的創業史。時代在變遷,歷史在延續,那些從源頭流淌過來的敢闖敢拼的優良傳統,定會世世代代留傳下去。
?
采訪時間:2021年9月9日
采訪地點:市委黨史研究院會議室
采 訪 人:中共棗莊市委黨史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