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張維方,1950年生,棗莊市市中區人,大學本科,山東工業大學機械鑄造專業。
1968年在棗莊市農業機械制造廠參加工作,任廠技術革新小組成員,參與十二馬力拖拉機模型研制工作。1971年3月被推薦入山東工業大學就學。1974年8月被分配到棗莊市機械局電機廠,先后任鑄造車間主任、廠技術科長。1981年任棗莊市電機廠技術副廠長、工程師。1982年任棗莊市電機廠廠長。1983年任棗莊市電機廠書記。1984年任棗莊市閥門廠廠長。1990年任棗莊師專生產處長,1992年晉升副研究員。2010年退休。
【訪談背景】
在棗莊工業經濟體系形成過程中,棗莊市電機廠、棗莊市閥門廠等都曾經風云一時,為棗莊早期經濟建設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雖然在經濟體制改革大潮中,不少企業關停并轉,但它們的歷史性貢獻不應該被忘記。
熱愛技術革新的張維方先后任棗莊市電機廠和閥門廠廠長,見證了棗莊制造業兩大重要門類產業的發展與崛起。平靜的講述中,透露出棗莊工業發展過程中若干歷史信息,傾注了一位工業戰線上老同志的深情。
改造電機生產工藝
工作效率提高20倍

【口述內容】
張維方:棗莊發展很快,棗莊由原來的煤炭、水泥兩大產業改為綜合性工業城市的成就有目共睹。
我的老家在本地的一個鎮上,市中區齊村鎮。我18歲參加工作,1968年12月,在棗莊市農業機械制造廠。1971年被推薦去上大學,山東工業大學,學的是機械鑄造專業,1974年畢業。畢業以后叫我到新單位棗莊市電機廠,一個中型規模的工廠。
分到電機廠以后,因為我學的是機械制造專業,就叫我去干鑄造車間副主任。我這個人感恩思想很強,組織上送我去上大學,很不容易,所以我工作很努力。到電機廠工作不到一年,市里工作組就提我為電機廠技術科科長。1981年提為副廠長,1982年提為廠長,1983年提為電機廠黨委書記。在電機廠工作了八九年時間。
當時為什么要提拔我呢?就是因為我改造了這個比較落后的電機生產工藝。原來電機沖模是單式的,我把它改成復式,工作效率提高了20倍,產品質量達到一個新水平,并且極大地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當時德州電機廠、濟南電機廠,就是咱17個地市的電機廠,產品比較、鑒定,我們拿了第一名。當時德州電機廠還不太服氣地說,棗莊怎么能得第一名?他才搞幾天?咱還是得查。所以,省里派了質檢組,分各個廠去查,對我們也是全程檢測。最后查來查去,我們還是第一名。
什么是復式沖模?電動機里邊有裝線的槽孔,通電以后使電動機運轉。原來的工藝是單式沖模,你好比是72孔的,工人得沖模72次,還得保持準確位置,一次次沖,費時費力。復式沖是什么意思?這72套,我一次性送上,放在沖壓機上,一擱沖壓機,72個孔就全部出來了,并且產品質量好。為什么產品質量好?這個單次沖,沖出來以后它有移動間隙,會產生毛刺兒,毛刺就會刮線圈。而復式沖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光澤都非常好。
那年我才25歲。為什么要搞這個?因為搞那么長時間電機,看工人費這么大勁,我不太服氣,就咨詢了一下,說現在復式沖產生了,你可以搞了。這樣我就搞了。
電機外機是要鑄造的。鑄造前,要對原料進行篩選,以保證鑄造的密度。那時候,篩沙都是手篩,太累了。為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我當時就給領導提出用電動篩的建議。領導說能搞成嗎?我說你可以看看,我今天就可以搞。得到領導的支持后,我晝夜工作。那個準備機械化篩的篩子上的孔,都是我一個眼一個眼鉆出來的。鉆了有一星期,終于鉆成。裝上電機后,篩子可以自動工作,效率一下子提高了10倍。過去工人篩沙非常熱,還得一身塵土,我一下子就把幾個問題解決了,心里很高興。當時做了兩臺,工人們都喜歡用。
領導看我沒有吹牛,工作努力肯動腦筋,就把我調去技術科當科長。到了技術科以后,逐步了解到電動機生產太落后。電機外部由很多的散熱片組成,這些散熱片得人工用生鐵鑄造,鑄造時要從沙里把剛成形的散熱片一根一根地抽出來,然后打磨,再上到模具上。我提出,散熱片鑄造要模型工程的配合,爭取一次成型。這之前首先要從制造工藝上對電動機的鐵芯進行改造。廠里經過研究,很慎重地對我說:你這個,第一有代價,第二要投資。我說代價肯定得有,不投資哪來新的東西呢?
當時的廠書記叫黃代風,很老實的一個人。他說你搞吧。我這一搞,他要提到黨委會上研究、批準,包括投資問題等都同意了。這一同意,我反而壓力大了。如果搞不明白怎么辦?如果失敗怎么辦?那時也沒有想那么多,就帶著17個人上濟南學習考察。考察以后,咱尋思能不能買人家的圖紙,結果人不賣圖紙。當時我是頭,去找他們技術科長,我說我看一晚上行嗎?一套圖紙看一晚上。人家也很厚道,就同意了。我打了個條,把全部圖紙借回住地,17個人干了一夜,用手工把全套圖紙的尺寸標記下來,第二天把圖紙給人還了回去。
我是搞技術的,只要有尺寸,我回去畫就可以了。一個星期后,通過大家的努力,把全部圖紙全部畫出來,接著開始實踐。到生產現場的時候,負責加工的工人說,你這套圖紙太麻煩、太復雜了。經過反復勸說,最后同意先拿10千瓦的電動機來試驗,改為復式的。模具車間的這些老工人也有支持的,也有反對的。最后,經過努力,10千瓦的復式沖片電機終于試制出來,大家趕緊沖上一片,湊上來一看,都服氣了。復式沖片電機的研制成功提高了效率和質量,節減和完善了勞動流程。

歷史現場
技改之前,有一個工人當時出了一個大事故。他用單式沖片電機時,換錯模子了。結果,72個孔的,他換成70個孔的,把10千瓦的電機都變成70孔的了。而70孔,電線就下不去。他干了一夜,沖了10噸的精鋼墊,當時都是日本的精鋼墊,很高檔的,全浪費了。為此,張維方跟領導說:“你看看,必須立即把全部的單式改為復式!”而在改成復式之前,單式沖片都是手工,放一片再沖一片。有的工人不注意,一下子會把手卡死,手都會被沖掉。
善于學習新技術
棗莊曾經生產“星光”牌電風扇

【口述內容】
張維方:當時,棗莊搞了一個“棗南稻改工程”。工程需要水泵和大馬力電動機兩個關鍵設備,棗莊市機械廠生產水泵,棗莊市電機廠生產電機。這個電機叫單水內冷大馬力電動機,功率達到155千瓦,那個電機外形非常大,技術性很強。我就帶著一些團隊,到各地去考察。考察回來以后,就把155千瓦的電機搞出來了,市里很滿意。
這期間,遠紅外技術應用與推廣正熱。省里叫我去開會,了解國家推廣的60項新技術。我開完會返回廠里就提出要搞遠紅外。廠里說現在生產好好的,你弄這個事干嗎?我說,電動機關鍵的工序是什么?烘烤。電機的線嵌到錠子里后,接下來就是浸漆,目的是增加絕緣程度。浸漆以后,這個漆不是濕的嗎?然后放爐子上烤。過去烤都是明火,用電爐絲通上電烤,一不小心就起火,燒了很多電機。我說咱利用遠紅外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廠領導們說能成嗎?我說能成。遠紅外現在都很普遍哦,醫療、食品以及運動休息室上都用了遠紅外。在棗莊市科委的支持下,我們遠紅外應用搞得很成功,電動機烘烤再也沒有失過火。棗莊市食品廠、肉聯廠都來我們廠引進這個技術。當時我們還獲了一個新技術推廣獎。
后來,廠里來了一個新書記,不滿足電動機生產,提出來生產電風扇,民用的,研發的任務又落到我身上。我當時是技術副廠長,就讓我帶人上上海考察電風扇項目。我帶了10個人到了上海華生電子廠,人家不叫進,說你們技術考察,還來這么多人?我說都沒來過上海,來看看。最后進去了。回來以后,沒超過一個星期,把圖紙全弄出來了。當時咱這個電機廠生產的電風扇,叫“鳳凰”牌的,很成功,技術、質量很好。后來咱要注冊,凡是進行生產的產品必須得注冊。人家不批,說你們名字跟人家重名了,江蘇也有“鳳凰”,你這也叫“鳳凰”,那能行嗎?最后我跟他商量,我說你給我們起個名不行嗎?你可以查全國的列表,還有什么名沒有起。最后起名叫“星光”牌電風扇。
當時,我家在左鄰右舍中是第一戶用上電風扇的。因為咱原先是專業生產電機的,質量比較好。那時生產的小電風扇現在家里還有呢,還轉得呼呼的。

歷史現場

??????????????????????????????????????????張維方和愛人1973年在上海學習時同班同學
由于廠與廠之間的協作出了問題,電風扇項目后來下馬了,沒有大批量生產。張維方有些遺憾,但是“不怨廠里”。
張維方的愛人是他大學同學。1974年,她和張維方一起被分配到棗莊電機廠工作。張維方分到木工車間,干模型工。因為他沒上大學之前,曾在農機廠工作,干過模型工。干模型工非常鍛煉技術,有時候晚上吃完飯以后,張維方再上木工車間去工作,搞技術革新。
當時,他的愛人在翻砂車間,張維方還為翻砂車間搞了一個混砂機,節省了很多的人力和物力,大大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一個閥門有半噸重
計劃經濟下,閥門廠虧損生產
【口述內容】
張維方:1984年,市里把我調到棗莊市閥門廠任廠長。這個廠由四機部也就是國家第四機械部管,級別高。這個廠的“低壓閥門”,口徑最大400毫米,一個閥門有半噸,供應全國的給水工程。后來四機部提出來,為了配套閥門的應用,又生產離心機。當時這在全國是第二家,技術比較先進。為什么沒有研究下去呢?領導看到我們廠的規模以及生產能力后,建議購買美國的。
市閥門廠是個比較大的廠,廠里1500多人,退休工人900多人,老革命、老紅軍30多人。規模當時在全國來說是第二家,占地450畝。還有一個地區性醫院,還有一個宿舍區,地方很好,邊上還有一片窯洞。窯洞是圓頂,無梁。當時職工生活不太方便,沒有自來水,沒有煤氣,我去了以后,發動全體職工自力更生,大家也非常有熱情、有干勁,終于解決了水和氣的問題。
我在那干了4年,工作比較順,經歷比較苦。半噸重的大閥門,一般廠干不了。澆鑄完以后,閥門里邊還得加工,加工需要的大車床很難買到。為什么閥門這么緊俏的產品沒有能生產下去呢?在計劃經濟時代,閥門由國家定價,廠里不能定價,更不能漲價,所以一直虧損生產。那個時候生產是維持狀態,因為還不時有用戶來購買閥門的。
后來閥門廠改制的時候,市里定的政策是招標。我就沒有參加招標。1990年5月,我調到棗莊師專工作,離開了工業領域。
現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工業強市、產業興市”,作為工業上的一個老同志,我很感動。棗莊這幾年,發展快了,道路建設、環境治理也好。我住在新城,山是這么秀美,給你帶來一種心情很好的感覺。
歷史現場
棗莊市閥門廠后來衰敗了。廠區賣給了魯南化學工業集團,作為一個休養地。
張維方做閥門廠廠長期間,做了不少扎扎實實的事,改進了工廠生產技術,改善了職工生活。所以,盡管現在閥門廠不在了,原來閥門廠的老工人對張維方還很有感情。張維方笑道:“你不信你現在調查工人,他們對我還是認可的。”張維方的愛人也說,現在還有老工人找張維方,打電話、發信息,一起聚一聚。
張維方感慨說:“我曾經看過一個小說叫《喬廠長上任記》,我當時的環境就跟他差不多,累死人,但是心情也好。”
訪談結束之時,張維方在客廳里吹起了他喜愛的薩克斯,低沉悠揚的樂聲傳得很遠。窗外,正是萬家燈火。
【口述內容】
張維方:1984年,市里把我調到棗莊市閥門廠任廠長。這個廠由四機部也就是國家第四機械部管,級別高。這個廠的“低壓閥門”,口徑最大400毫米,一個閥門有半噸,供應全國的給水工程。后來四機部提出來,為了配套閥門的應用,又生產離心機。當時這在全國是第二家,技術比較先進。為什么沒有研究下去呢?領導看到我們廠的規模以及生產能力后,建議購買美國的。
市閥門廠是個比較大的廠,廠里1500多人,退休工人900多人,老革命、老紅軍30多人。規模當時在全國來說是第二家,占地450畝。還有一個地區性醫院,還有一個宿舍區,地方很好,邊上還有一片窯洞。窯洞是圓頂,無梁。當時職工生活不太方便,沒有自來水,沒有煤氣,我去了以后,發動全體職工自力更生,大家也非常有熱情、有干勁,終于解決了水和氣的問題。
我在那干了4年,工作比較順,經歷比較苦。半噸重的大閥門,一般廠干不了。澆鑄完以后,閥門里邊還得加工,加工需要的大車床很難買到。為什么閥門這么緊俏的產品沒有能生產下去呢?在計劃經濟時代,閥門由國家定價,廠里不能定價,更不能漲價,所以一直虧損生產。那個時候生產是維持狀態,因為還不時有用戶來購買閥門的。
后來閥門廠改制的時候,市里定的政策是招標。我就沒有參加招標。1990年5月,我調到棗莊師專工作,離開了工業領域。
現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工業強市、產業興市”,作為工業上的一個老同志,我很感動。棗莊這幾年,發展快了,道路建設、環境治理也好。我住在新城,山是這么秀美,給你帶來一種心情很好的感覺。
歷史現場
棗莊市閥門廠后來衰敗了。廠區賣給了魯南化學工業集團,作為一個休養地。
張維方做閥門廠廠長期間,做了不少扎扎實實的事,改進了工廠生產技術,改善了職工生活。所以,盡管現在閥門廠不在了,原來閥門廠的老工人對張維方還很有感情。張維方笑道:“你不信你現在調查工人,他們對我還是認可的。”張維方的愛人也說,現在還有老工人找張維方,打電話、發信息,一起聚一聚。
張維方感慨說:“我曾經看過一個小說叫《喬廠長上任記》,我當時的環境就跟他差不多,累死人,但是心情也好。”
訪談結束之時,張維方在客廳里吹起了他喜愛的薩克斯,低沉悠揚的樂聲傳得很遠。窗外,正是萬家燈火。

采訪時間:2021年10月21日
采訪地點:薛城區潤揚學府小區
采 訪 人:中共棗莊市委黨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