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午夜精品在线_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网站_国产1区2区3区精品美女_邪态动恶图27期gif

 當前位置: 首頁 - 研究成果 - 專題研究

 
鐵道游擊隊的“芳林嫂”——劉桂清
 

  

????劉玉芹

?

20世紀50年代,小說《鐵道游擊隊》一經出版立即成為搶手讀物,并多次再版,先后被譯成英、俄、法、德、越等多種文字,成為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文學經典。小說著力塑造了以劉洪、王強為代表的鐵道游擊隊的英雄群像。其中,芳林嫂是唯一的女性主人公形象。小說作者劉知俠曾說,為了塑造“芳林嫂”這個人物形象,他合了3個幫助過鐵道隊的中年婦女的個性特點和人物事跡。劉桂清就是其中之一。

劉桂清,1899年生于微山湖西岸的江蘇沛縣大屯鄉徐樓村一戶貧苦農民家里。丈夫姓劉,排行老二,鄉親四鄰青年人都稱劉桂清為“劉二嫂”。

19383月,日本侵占棗莊。已近不惑之年的劉桂清,目睹了侵略者燒殺搶掠,義憤填膺。這時,棗莊、臨城一帶的鐵道隊,經常活動在劉桂清的家鄉。他們依靠群眾,神出鬼沒地打擊侵略者,搞得敵人心驚膽戰,劉桂清從他們身上看到了希望。在中共地方黨組織的啟發和教育下,劉桂清的政治覺悟不斷提高,在村里帶頭給部隊做軍鞋、送軍糧、掩護傷病員等,表現非常出色。1939年秋,她與中共沛滕邊縣領導的以孫茂生為隊長的臨城鐵道隊建立了聯系,并積極從事黨的地下交通工作,為鐵道隊偵察敵情,遞送情報。

1940年,經孫茂生介紹,劉桂清與魯南鐵道大隊的政委杜季偉、大隊長洪振海取得了聯系,并積極為鐵道大隊辦事。自此,劉桂清的家便成了魯南鐵道大隊的地下聯絡站,她成為一名出色的女交通員。劉桂清時常冒著生命危險,奔波于鐵道大隊的各部之間,傳遞信息,送交情報。后來,她看到隊伍不斷擴充,新的隊員不斷增加,而武器裝備和后勤補給不足,便主動地通過各種關系為鐵道隊籌集錢款,購買槍支、彈藥和藥品等。她不僅自己積極從事抗日活動,還時常發動兒女們為鐵道大隊傳遞情報,為在自己家落腳的鐵道隊員站崗、放哨和安排食宿等,照顧得無微不至。鐵道大隊的領導同志經常在她家開會和休息,傷病員在這里救護、養傷,大家感到非常安全,十分放心。當她得知鐵道隊因戰斗任務的需要,急需擴充力量時,便毫不猶豫地將3個兒子送去參加了鐵道隊。

1942年大旱,加之敵人的頻繁“掃蕩”、封鎖,搞得劉桂清家鄉一帶,民不聊生,生活極苦。劉桂清在這艱苦的歲月中為支援抗日戰爭,賣掉家中僅有的幾畝好地,換成糧食送給部隊,自己一家人卻吃糠咽菜。她心地善良,為穩定部隊,還主動撫養烈士子女。

1942年底,一個寒冷漆黑的夜晚,魯南鐵道大隊短槍分隊準備到臨城執行任務時,中隊長田廣瑞(后叛變投敵)在劉廟妄圖槍殺剛從魯南軍區派來鐵道大隊的政治協理員趙寶凱。田廣瑞平時對大隊領導非常不滿,一直認為大隊領導排擠他。這次他發泄不滿時被趙寶凱批評了幾句,就趁趙寶凱不注意,舉起手槍想打死他。在這關鍵時刻,劉二嫂一邊阻止田廣瑞開槍一邊大聲說:“廣瑞,你這是干什么?你們有意見不能好好說?干嗎要動刀動槍的?”劉二嫂一喊,趙寶凱馬上隱蔽起來,田廣瑞見趙寶凱有了防備,氣急敗壞地走了。劉桂清帶領全家冒著風險,機智地將趙寶凱保護起來,然后不顧天黑路遠,顛著一雙纏裹過的小腳,連夜向上級報告了這一情況。鐵道大隊領導得知這一情報后,預先做了防范,并對田廣瑞采取了措施。

1942年,沛滕邊辦事處主任王墨山遭敵人追捕時,跑到劉廟村劉桂清家躲藏,敵人隨即趕到該村,并瘋狂地逐家搜查。在這危急關頭,劉桂清將王墨山藏在缸里,躲過了敵人的搜查。沛滕邊縣大隊長鐘勇飛在西萬村突圍時負傷,劉桂清機敏地掩護他脫離險境,并把他藏到安全地方,堅持每天送飯,幫助他醫治傷口,直到他傷愈,安全返回部隊。

劉桂清舍生忘死地掩護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上級表揚和抗日群眾的贊揚,但敵人對她恨得要死。19415月和19427月,她兩次被敵人逮捕,飽嘗皮鞭、老虎凳、烙鐵和灌辣椒水等酷刑,被折磨得死去活來,始終守口如瓶,沒有泄漏一丁半點黨的機密。酷刑的折磨使她身體受到極大傷害,留下了終生殘疾,直至1985年她病故時,背上的烙鐵印還清晰可見,頭上還有斷骨。

解放戰爭中,劉桂清在解放區不僅自己積極參加支前,還把身邊僅有的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送進部隊,為全國解放事業貢獻了力量。

“文化大革命”期間,原魯南鐵道大隊副大隊長王志勝和鐵道大隊榮譽隊員、著名作家劉知俠等人因受迫害,先后來到定居濟南的劉桂清家“避難”達半年之久,劉桂清冒著風險,機智安排,沉著應對,多次使他們轉危為安。劉知俠為此還專門撰寫了一部中篇紀事小說《芳林嫂》描述了劉桂清的事跡,發表后頗受讀者的喜愛。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年過古稀的劉桂清依然關心國家大事,堅持每天收聽廣播,并經常叫子女們讀報、念文件給她聽。19845月,她被選為濟南市槐蔭區政協委員。

198512月,劉桂清在子女協助下撰寫回憶錄時,不幸患腦溢血,病逝于濟南,安葬在濟南英雄山上。

?

(作者王蕾為原中共棗莊市委黨史研究院二級調研員;劉玉芹為中共棗莊市委黨史研究院黨史研究一科科長、一級主任科員)





研究成果
棗莊黨史
棗莊史志
電話:0632-8685016
地址:山東省棗莊市光明大道262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632) 8685016
E-mail:zaozhuang@dfz.cn
備案證編號:魯ICP備14011134號
備案信息查詢:https://beian.miit.gov.cn/#/Integrated/index
微信公眾號
Copyright@2022 版權所有: 棗莊黨史史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