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稚圭,西漢著名經學大師,東海郡承縣(今棗莊市嶧城區榴園鎮匡談村)人,匡衡幼年好學,勤奮努力,據《西京雜記》載:“匡衡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匡衡讀書不但刻苦勤奮,而且說《詩經》見解獨特。當時流傳著這樣的話:“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匡衡任少傅數年,多次向皇帝上疏,陳述治國之道,并經常參與研究討論國家大事,按照經典予以答對,言合法義,博得元帝信任。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為丞相,封樂安侯,輔佐皇帝,總理全國政務。在后幾年里,匡衡與同僚間漸有離隙,被人彈劾,貶為庶民,返回故里,不幾年,病死于家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