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枝葉關情
|
|
????鄭板橋,名燮,號板橋,江蘇興化人,為清朝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絕”。乾隆十一年,鄭板橋來到濰縣就任知縣。在濰期間,他勤政為民,清正廉潔,政聲卓著,形...
|
王鼎銘:循天理、遵國法、順人情
|
|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湖南新田知縣王鼎銘為保護民眾在城南牯牛崗遇害。此后每逢寒食節,都會有民眾絡繹不絕地到崗上紀念。王鼎銘的同鄉、山東嶧縣名士黃翼清《吊忠節彝軒王老先生》詩中的“歲歲新...
|
疏廣、舒受:散金鄉里 遺教后人
|
|
????棗莊市嶧城區峨山鎮蘿藤村,古時名叫“二疏城”,村頭有座土臺子,俗稱“散金臺”,是西漢時疏廣、疏受叔侄倆辭官歸里散金的地方。至今人們仍在津津樂道“二疏”功遂身退、散金鄉里的故事。????疏廣自幼...
|
劉寵:一錢太守美名傳
|
|
????劉寵,字祖榮,東漢東萊牟平縣(治今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古現街道)人,漢室宗親,為西漢齊惠王劉肥之孫牟平侯劉淵的后代。他的父親劉丕是儒學大家,博覽群書,精通經史,人稱“通儒”。劉寵少年時就跟隨父...
|
趙邦清:清正廉明 剛正立朝
|
|
趙邦清,字仲一,號乾所,明真寧(今甘肅正寧)人,明萬歷二十年(1592)二月授官山東滕縣知縣。萬歷二十六年(1598)升任吏部主事。萬歷二十七(1599)升為吏部稽勛司郎中。明熹宗天啟二年(1622)任四川遵義道...
|
紅色故事 | 只見公仆不見官
|
|
圖為畫家力群創作的反映大生產運動的版畫《幫群眾修理紡車》。(資料圖片) 1946年12月,朱德在他60歲生日時,興之所至,和董必武原韻賦詩兩首,其中一首后來廣為傳頌,詩中寫道:“歷年征戰未離鞍,贏得邊區...
|
這樣的蘋果我們為什么不能吃?
|
|
????初秋時節,習近平總書記赴遼寧考察。總書記考察的第一站,就是坐落在錦州的遼沈戰役紀念館。在媒體刊發的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遼寧紀實中,有這樣一段描述: 那是遼沈戰役期間,錦州鄉間的蘋果已經熟了,...
|
劉鏞:一心為民 百姓墮淚
|
|
劉鏞,字云仲,祖籍貴州省貫州,明崇禎十四年(1641)生于福建長樂縣,清康熙十一年(1672)考中長樂縣舉人,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調任嶧縣知縣,至康熙三十年(1691)卸任歸田。劉鏞做嶧縣知縣時,愛民如子,...
|
自帶干糧去辦公
|
|
????1931年11月,江西省萬泰縣蘇維埃政府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羅曰芝被任命為縣蘇政府糧食部部長。省蘇維埃政府要求蘇區干部緊緊圍繞“一切為了革命勝利,粉碎敵人‘圍剿’”這個中心任務,開展革命斗爭工作。...
|
毛澤東的廉潔故事
|
|
?根據主席身邊的警衛員回憶,1929年1月,紅四軍下井岡山,迂回于贛南、閩西之間,毛主席行軍, 戰士們沿途沒見他騎馬,可部隊中的傷兵、病號、掉隊的戰士們都騎過他的馬。雖說毛主席是前委書記,但他同戰士們同...
|
張守蒙:兩袖清風 以石卻饋
|
|
山東滕州新修建的文公臺下有一塊“功德石”,后人望石起敬,不是因為石頭本身,而是石頭所蘊含的“功德”之意。這塊石頭銘記著一代清官張守蒙的廉潔故事。張守蒙,字啟哲,號靜泉,滕州市王開村人。他的祖先是山...
|
王良:身居高位 妻居農舍
|
|
? ? ? 王良,字仲子,漢東海郡蘭陵縣(今嶧城區古邵鎮)人,先后任諫議大夫、沛郡太守、太中大夫、大司徒司直(丞相助理),以清正廉潔,做官簡樸聞名。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里,依靠農耕維持生活,自幼...
|
|